• 2

QE緩退…投資大戶賣房 改買上億保單--這是真的嗎?

是真的?或是保險公司的廣告詞?

QE緩退…投資大戶賣房 改買上億保單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13.12.21 03:08 am

由於顧慮房市反轉及明年選舉等因素,壽險業者發現,許多手中有房有地的大客戶,近期紛紛出清手中不動產,獲利的部分資金轉進末代保單,讓主要壽險公司,近期湧現不少「上億元」的大保單。

壽險業者說,年底保單停售熱潮,吸收不少自房市獲利出場的資金。有公司估計,至少三成保費收入都是自「房市」退場轉進。

壽險業者認為,這不是末代保單報酬率夠高,足以「吸金」,而是有大戶擔心房市恐反轉,趁早離場。

專攻高端客戶的大型壽險業者說,房市投資客開始撤資,除因為擔心QE政策逐步退場、引發升息疑慮,也有人是以「當房市投資客多到跟菜籃族充斥在股市中一樣時」,就知道該收手了。還有人認為,明年將舉行六都大選,只要選舉一到,政治人物為增加中產階級選票,會提更多打房口號,也不看好房市明年表現。

在美國聯準會宣布縮減購債規模後,美元轉強,新台幣則弱勢盤整格,昨天兌美元貶值三點五分,以廿九點九八兌一美元做收;新台幣已連續九個交易日走貶,短線恐有續貶壓力,下周不排除測試卅元關卡。

壽險業者說,過去幾年,很多大戶資金因為投入房市,只拿「零頭」來買保險;但現在這些大戶買保險的資金,都是五千萬到上億元,還有建商近期砸五億元來買大保單。

據壽險業者了解,這些大戶撤出房市的資金,部分先自大台北周邊撤出,包括林口、新莊,原本在宜蘭囤地者也開始脫手。
2013-12-21 13:4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投資大戶
INNOCE wrote:
是真的?或是保險公司...(恕刪)

應該大有人在,不過要注意



為家人買躉繳保單 可能被課遺產稅

【聯合報╱記者林上祚/台北報導】

2013.11.27 03:27 am

生前購買高額躉繳保單,無論受益人填寫自己或家人,死後都有可能被國稅局課徵遺產稅。南區國稅局表示,一名民眾生前為家人購買2千多萬元保單,國稅局最後以實質課稅原則,將該筆資金納入遺產,課遺產稅。

南區國稅局副局長盧貞秀指,一般民眾以為生前購買保險,死亡理賠保險金不計入遺產總額,可免課遺產稅。事實上保險金不計入遺產,前提是要保人與被保險人須為同一人。

盧貞秀表示,一名王姓民眾生前賣地,所得3000多萬元,2年後王先生過世,家屬申報遺產總額僅1000多萬元,國稅局追查資金流向,發現王先生過世前為配偶與子女購買2000萬元保單。

盧貞秀說,保單的被保險人為王先生家屬,王先生過世,家屬並未獲得保險理賠,但仍繼承了該保險日後的財產請求權利,因此國稅局認定2000萬保險屬遺產的一部分,必須繳納遺產稅。

不過,該民眾2年前若以本人為被保險人,身故後該保險仍有可能被視為遺產的一部分。盧貞秀說,民眾生前所購買躉繳保單,如果是生前租稅規劃的結果,國稅局仍將以「實質課稅」原則,將保險金納入遺產課稅。【2013/11/26 聯合報】
簡單說

房價誰炒起來的???

資金太氾濫的壽險公司絕對有一腿

目前美國公債殖利率慢慢飆高 未來也將會帶動全球利率往上升
(可以查察最近一個月美國的房地產相關基金是不是已經受影響了)

這股打房風暴一定會燒到台灣

真的房價鬆動時最難過的一定是在不動產上著墨最深的壽險業

現在只是出來打打廣告

未來如果不動產有損失 要換個"保值"的管道-買保險

事實上

只是希望打房中跑出來的錢再回一部分到壽險業去彌補未來打房時所產生的不動產投資損失
========================================================================
編輯錯字...
最近不少有錢人在賣房子到是真的

vu84vu wrote:
應該大有人在,不過要...(恕刪)


年金險原本就不能節遺產稅
這類保單上限不是3000萬嗎?
怎麼買上億的單?
要拆成好幾張吧
放心吧
台灣房市多頭永遠不停歇
台灣房價永遠只漲不跌~現在不買以後更買不起是吧
為何最近不看好房市的新聞愈來愈多呢?
照理說建商是報紙的廣告大戶
所以報紙為了不得罪金主
通常都是只刊房市看多的新聞
看空房市的新聞比例最近卻有增加的趨勢
難道台灣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要破滅了嗎?


全台建照爆量 專家:房市未爆彈
2013/12/22
【聯合報╱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新莊副都心一帶新建案林立,推案供給量大,銷售成績將成房市觀察指標。 記者王騰毅/攝影

營建署統計,截至今年十月,全台建照核發數量共十一多萬戶,創下二○○七年來新高,尤其桃園縣新建戶數兩萬三千戶,更創歷史新高。房產專家擔心,若市場難以消化,又遇景氣反轉,恐成房市未爆彈。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表示,全台房屋早已供給過剩,建商為了趕在政府實施容積上限前拚命搶建照,新建戶數持續上升,但居住需求沒有提升,潛在賣壓大幅增加。

他說,只要一逢景氣反轉,剩餘房屋將成為金融負擔,槓桿若操作不佳,很容易進入房市泡沫、一連串惡性倒閉將成為全民噩夢。

根據營建署統計,今年前十月全台建照核發戶數為十一多萬戶,五年來興建戶數成長將近一倍。值得注意的是,全台新建戶數最多的桃園縣,五年多來成長二點五倍,且桃園縣甚至首度超越以往新建戶數最多的新北市。

台中市興建戶數也大幅增加,今年至十月共增加一點五萬戶,五年來成長兩倍;反觀台北市,則呈現逐年下滑趨勢,今年至十月新建戶四千六百多,僅占全台新建戶百分之四。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表示,全台房屋超額供給是相當嚴重的問題,尤其桃園縣之前因為航空城、桃園捷運等議題炒作,建商大舉在重劃區推新案,還帶動桃園一帶投資客炒紅單行為,更加劇房市泡沫化速度。

他表示,政府將於二○一五年七月實施建築容積上限,導致建商近來大量搶建照、蓋新屋,供給量愈來愈大,但需求若沒有持續增加,房價很難再往上揚,很有可能重現一九九○年代房市崩盤。




INNOCE wrote:
是真的?或是保險公司...(恕刪)
基本上幫有錢人設計的高額保單,就是定存的一種。只是利率比定存好一點這樣。定存族會跟房產投資大戶是同一族群嗎??

AMD_Hammer wrote:
這類保單上限不是3000萬嗎?
怎麼買上億的單?
要拆成好幾張吧

想賺有錢人的錢
拆單或以特例處理吧!
1990年時房地產崩盤,房價走了10多年空頭
萬一不幸明後年房地產崩盤
會走幾年空頭呢?

供過於求 學者:明年房市恐反轉

2013/12/22
【聯合報╱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美國量化寬鬆(QE)政策開始退場,對台灣房市添陰影,加上二○一五年國內建築容積上限管制上路,建商將掀起一波搶照潮,全台房屋供給量明顯過剩,學者分析,明年房市恐反轉。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除了台北市以外,全台建案推案供給過剩,雖然QE退場對台灣房市沒有直接影響,但會打擊投資人購屋信心,尤其推案量大的區域更容易出現屋主拋售的「多殺多」情況,預期明年房價議價空間提高至兩成以上。

他表示,政府將於二○一五年七月實施建築容積上限管制,未來都更區域容積上限為一點五倍、非都更區為一點二倍,比現在容積動輒拉高到兩倍,勢必持續引發建商大量搶建照,屆時房市供給量愈高,賣壓更重。

容積率是指一塊土地可承載的建築面積,容積率愈高,代表可興建的樓層數、樓地板面積愈高。以都更區域容積上限降至為一點五倍為例,比起現在的容積至少減少零點五,原本可蓋二十層樓的房屋,變成只能蓋十五層樓。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表示,一九九○年代也曾發生建商搶照,當時政府正討論管制容積,容積率最高從八倍降低到僅剩三倍,建商瞬間減少五倍可建面積,只好趕在容積管制前,瘋狂申請建照、興建房屋。

根據營建署統計,一九九二年全台建照核發戶數近廿五萬五千,一九九七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隔年全台建照核發戶數僅八萬五千戶,二○○一年更僅剩兩萬多戶,不如今年桃園縣單一縣市的興建戶數。

業者表示,當年正因為建商搶建,全台房屋供給量過剩、賣不出去,再加上景氣轉壞,導致東帝士、宏國、國揚、長億等二十多家建商發生財務危機,東帝士呆帳六百億元更讓全民買單。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