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力杰拼年底上市 前3季EPS 6.37元
請問各位大大,這支能抽嗎?
一家小晶片公司要在台灣掛牌,竟然讓產值數百億元的老前輩公司警戒?
這家小公司是矽力傑,董事長陳偉與其團隊是中國大陸時下最熱門的「海歸派」(在海外留學、歸國工作),基本可說是第一家將到台灣掛牌、「陸皮陸骨」的中國大陸晶片設計公司。
矽力傑的主要產品是模擬晶片,筆記型電腦、LED燈泡、機上盒(Set Top Box)等產品都用得上,可以說衝著模擬晶片龍頭立锜、致新而來。中國大陸對手「撈過界」來掛牌,致新總經理吳錦川說,「我看到他們(矽力傑)來台灣掛牌有點驚訝,以前只在中國大陸客戶看到(用矽力傑產品),現在台商(如仁寶)也看得到了。」
不僅台灣關注,據稱德州儀器(TI)也把它列入觀察名單中。
矽力傑上半年營收只有老大哥立锜、致新一半不到,但稅後凈利卻直追致新:它在特定領域一枚晶片的售價,就能高過同業三枚晶片總合;它也能讓客戶整體成本降低三分之一、效率提升5%,才獲得飛利浦(Philips)、歐司朗(Osram)等國際大廠的青睞。
這家大陸小公司,正以一次又一次「破框」,衝擊台灣模擬晶片老大哥的舊思維。
破晶圓代工廠慣例 享大客戶量身打造待遇
破框,怎麼破?一,先破晶圓代工廠只替大客戶量身打造新工藝的慣例。矽力傑成立於金融海嘯發生的2008年,當時不論台積電、聯電等大廠,都進入產業低潮,願意破例替矽力傑這家新創公司量身打造新工藝,這通常是大客戶才享有的特權。
破台灣晶片業慣例 不當替代品,要當第一
二是破台灣晶片設計業的「me too」(指替代方案,較易銷售)慣例,一開始就以「最好」為目標。
台灣模擬晶片族群10餘年來不斷強調「取代外商」的成本優勢,當時許多產品規格都跟從Maxim、德州儀器等外商,用相對低廉的報價,吸引客戶從外商轉為台廠。當時資本市場都認為,光是這種取代外商的「快錢」,就能夠讓台灣模擬晶片一路順遂。
這一度讓立锜、致新等公司4年就營收翻倍,但營收在2010年登頂後,近3年明顯受到主要市場——電腦的衰退拖累,陷入成長停滯。反之,矽力傑近3年營收卻都翻倍成長,2012年賺了超過一個股本。陳偉自己分析,與台灣老前輩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意願」。
「開始訂的目標,就是整個行業中最好的,不是second(第二名),所以產品出來時,才有可能是最好的。」陳偉解釋。
破產品設計框架 不走「一向如此」的舊路
三是破產品設計框架,矽力傑以自有工藝為基礎,從根本上重新思考產品的定位,打破「一向都是這麼做」的慣例。
舉例來說,筆記型電腦的電源控製模塊長期由三枚晶片組成,並由不同晶片公司供應;但2012年矽力傑一枚新晶片,就整合了這三種功能,替客戶省下超過一半的成本與物料管理,印刷電路板的體積也僅原本的三分之一。也因此,矽力傑單枚晶片的售價,還高於三枚一套的售價。
創新的代價是,一來晶片失敗風險較高,二是必須額外撥出15%的研發人力。矽力傑團隊來自美國模擬晶片大廠,多次開發出全球第一的產品,等於是拿美國矽谷的強大戰力,回亞洲創業。矽力傑曾經在4個月裏,開發出美國大廠需時6至12個月的晶片,搶得三星固態硬碟(SSD)交換器保護(Protect Switch)相關訂單。
矽力傑「破框」的衝擊,也挑戰了台廠的思維。
多年前,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在一個研討會上被問及,台灣晶片設計還能領先大陸多久?他回說,至少10年。
2006年後,聯發科中國大陸對手展訊、銳迪科(RDA)陸續登錄美國那斯達克(NASDAQ)股市,聯發科領先的時間落差,也漸漸縮減到兩、三年。2013年,儘管大陸公司還未進入全球前十大晶片設計之列,但四、五百家的產業規模,已經逼近台灣的一半,全球產值比重超過11%,是僅次於美國、台灣的第三大聚落,這些中國大陸晶片設計公司已非吳下阿蒙。
「我覺得台灣的處境是,以『成本』取勝的優勢,看起來不見得能夠持續了」,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認為。中國大陸資訊業者這幾年思維和台灣完全不同,「台灣模擬晶片設計公司長不大,因為客戶集中在IT產業」,吳錦川分析,「但這之外的應用還有工業、網路通訊等等,我說的是真正的Telecom(通訊局端設備),那種台灣是完全沒有客戶的。」謝清江總結說,「(台灣)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跑快一點。」
從矽力傑得見中國大陸晶片設計公司正在轉變,並逐漸威脅台灣老前輩,台灣若是願意跨出舒適圈、接受更難的挑戰,仍可擺脫「一代拳王」的宿命。
【小資料】跨海掛牌矽力傑,凈利直逼致新!—3家模擬晶片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
公司:立锜(類比IC龍頭)
資本額:14.95億元
營收:54.81億元
稅後凈利:7.2億元
EPS:4.8元
公司:致新(指針股)
資本額:8.62億元
營收:19.22億元
稅後凈利:2.6億元
EPS:3.13元
公司:矽力傑(中國大陸首間來臺掛牌公司)
資本額:5.5億元
營收:8.77億元
稅後凈利:2.16億元
EPS:3.96元
數據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