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大家好像沒事作了,三不五時就要來個公公併,或三小併....flyingmax wrote:今天又傳出,兆豐金去併彰銀,媒體還說有效降低台新金影響力。大家覺得,這次消息,對哪幾位股東、哪家派系最有利呢?
媒體炒作的假消息, 銀行合併牽扯各方利益, 沒有來自馬總統的執行意志力, 根本不可能成案, 財政部長一向遇事推諉, 他不可能願意推動複雜的銀行合併, 馬總統現在念茲在茲的是他在中國的歷史定位, 台灣島內的芝麻屁事, 他已經沒有興趣管, 這是假消息, 別被騙了.
公股銀行(應該說所有國營企業)的工會都會堅決反對合併,不管是被公營或是私人企業合併.原因很簡單,那些在社會上沒競爭力,長年在公營行庫這個100%不會被裁員的安逸窩待久的員工,一定會拼命抵抗.別天真誤以為把台新金換成了兆豐金, 彰銀的工會就會張開雙手,歡迎合併.當初不也是規劃要兆豐金併台企銀,結果兆豐買了一堆台企銀的股票,台企銀工會也是拼命反對.公股控制的銀行有沒有競爭力與員工無關,有沒有台版星展也不關員工的事. 確保自己能好好的做到退休,才是第一要務.等著瞧吧 ! 彰銀的工會一樣會大反特反.
彰銀的工會會反對台新金, 不會反兆豐金合併 財政部這次是玩真的---------------------------------------------------------------------------------------------財政部長張盛和拋出公股整併議題後,兆豐金控也開始評估旗下兆豐銀合併彰銀行的可能,除進一步朝亞洲區域銀行目標邁進外,也可同時解決台新金 (2887) 持有彰銀難解的問題。兆豐商銀若能跟彰銀合併,資產規模將破4兆元,直逼國銀龍頭台灣銀行的4.05兆元;國內分行超過290家,追上擁有最多通路的合作金庫銀行。
實際獲利應該是被併端的股東賺溢價,這2家行庫兆豐政府持股略高於彰銀持股,因此整併後,照理說政府實際資產會略微減少不過這新聞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現象之前公股行庫的工會還串聯互挺強烈抗爭批台新用26元賤價就想併彰銀這新聞才一出來,兆豐工會馬上出來說不能高17.5市價太多之類不過我想台新又不是傻了,如果沒有好的換股溢價,怎可能答應而溢價太多,除國庫實質損失外,兆豐的外資也一定會有意見以目前的氛圍來說,政府也只能自己關門搞公公併了,要搞公民營併,除非是民銀不需拿錢的私下換股併,否則台新的前車之鑑不遠,公開標購高出市價50%都被政府妖魔化了,白癡才會拿錢出來當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