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IRR與複利之我見(關於telbox所買的兩張保單)

之前看了telbox所買的兩張保單...

保單A躉繳..2756632(已扣除馬上領的13萬)...每年即領13萬...

保單B年繳..289087繳10年,共2890870...此保單繳費期滿可以領12萬

依小小胖胖胖大所說

假設保單年度第30年度死亡,會給付468萬的死亡保險金...

但是這除非保戶選在那年度自殺,不然誰都沒法控制...

所以我認為還是以解約金為主計算IRR為主...

以台灣男性平均壽命來算,telbox大應該可以領50年...

保單A,50年IRR約4.08%

保單B,50年IRR約3%...........兩單合一起,是約3.52%..

以A保單領50年來說,IRR的意思是說,起始投入275萬多..每年收回13萬,若收50年..

內部報酬率IRR是4.08%...

缺點是沒有複利...因為錢每年領走13萬,自然無法複利...

若是275萬依樣以4.08%複利50年,期末本利和是2035萬(光A保單)

但是領取50年的13萬,也不過650萬....

另外B保單依樣以3%複利50年,期末本利和是1065萬(光B保單)

兩者複利計算,期末有3100萬,這就是有複利跟沒複利的差別
------------------------------------------------------

要達到財務自由的要素:本金,利率,年限,並以複利累積之

telbox大本金投入共500多萬,也不算少...應該也是要擺長期..

利率(報酬率)則看領到何時不領,而有極大的差異....但是卻沒複利。。。

所以兩張保單一年也只能領25萬...還要保佑保險公司50年都不會倒

當然telbox大會說,怎麼可能複利到快80歲...去累積成3100萬...

所以要是我的做法會如下...



找個標的(當然不是儲蓄險),依本金,利率,年限,並以複利累積之....

以上述兩個金額,利率,累積20年後,才開始花用(若是願意累積30年再花用,那更可觀)

複利20年後后A為613.3萬,B為438.9萬,共計1052萬...不用等40-50年,才能靠領取保單到此金額....

而此後每年孳息還有38萬,也比領取保單的25萬還好......

------------------------------------------------------
我自己的做法,跟telbox大也很相似,只是我的標的是中國國債

我有一部分是自有本金(類似保單A之躉繳),另一部分年繳(類似保單B之年繳)

而我的利率目前是5.41%.......

若是以telbox大的金額設算,利率5.41%,累積20年(但是B只年繳10年)...可以累積1423萬..

往後每年孳息可達77萬.....

實際上我年繳的金額,是以貸款形式體現,所以大概可以拉高報酬至7.5%左右...

如此一來,便可僅早達到財務自由...

不然一年僅25萬,實在還是不足安享晚年......


2013-11-04 23:09 發佈
大大您這個主題好特別,推一下

其實複利效果是很驚人的,希望大家都能早點達到財務自由
rickchiu wrote:
之前看了telbox...(恕刪)


他那張保單
應該是父母買來防老,節稅的保單

正常來說 一個27歲的年輕人一次就付300萬買一張保單的機率很小
這還不包含接下來9年還要再付260-13x9=143萬的另一張保單保費
10年間實際共付了約445萬

只不過買自己的名義 保費太貴..領的也不夠久
才改買兒子的名義 這樣即便父母過世後 兒子也能繼續領到死
(當然..這只是我的推論)

這張保單設計的很特別 設計到最後保價金會歸0
本身設計就是不需要讓你解約的終身保單
是一張你活的更久..就可以把本金全部領回來的保單

你人本身就在大陸 目前享受大陸的高利率是對的
但你無法保證20年 甚至40年後
你所持有的理財商品 到時仍享有4%甚至5%的高利報酬

熟知利率的人都知道 市場利率永遠與經濟成長率成正比
中國還能享有7%以上的經濟成長率到20年甚至40年以後嘛?
我個人認為機率微乎其微!
所以您的方式只適合中短期(10年以內)
超過20年的長期投資我則要打上一個大問號『?』

但保險最大的好處就是"鎖利"(前提是這個"利"要夠高)
它是一個確定的 永遠固定的利率
(利變型 投資型保單不在這討論的範疇)

只要你活的夠久...那收入就是固定進來 永不改變
即便不幸早年就去世了
也會因為給付相當高額的保險金關係 使得irr 變得更高

這張保單最大的缺點就是如您所說的
第一年就開始給付利息
所以整張保單並沒有太多的"利滾利"
(其實還是有一點點..但只滾到第15年就開始下降)
本金甚至因為 派息大於孳息
反而會越來越少..到最後歸零

不過他的irr..長年來看還是比定存高多了


至於您所謂的貸款..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任何的理財方式也都能用貸款為之
只不過並不是每個人家裡都願意讓你抵押房子來貸款
畢竟房子不是您自己買的 因此才享有這麼低的貸款利率

may5488 wrote:
大大您這個主題好特別,推一下


哈哈,該不會說是特別濫吧...

我覺得May大也很特別...

怎會每張保單看了感覺都能有99.9%的了解...真是太令人驚訝!!

相較台灣人買保單之習慣可能是99.9%的誤解或不了解,然後也簽名...

真的是天壤之別的反差阿......

真希望以後大家都能先了解保單后。。思考下再買...

說真的telbox大的A保單也特別...

感覺是保險公司說...你拿288萬借保險公司..

但是沒東西抵押,然後保險公司每年還13萬給你...

若是債主(保戶)掛了,只保證還20年=260萬。。。其餘皆歸保險公司...

我要是聽到這,可能馬上就把保險員趕出門了....

即便保戶非常耐命,能活到100歲,領了70多年13萬...

IRR不過4.5%.....

但是保險公司早已集合眾保戶之大錢,在台灣開發個房地產...

賺了個不知道幾倍....給你4.5%,不過九牛一毛....

若是保險公司亂搞,經營不善倒閉了...

保險公司也不怕,反正納稅人會付錢....

當保險公司真好...
當然是特別的好囉!
另外我覺得保險員都有一套說法說服保戶買.所以我覺得也不可能跟您直接說.萬一20年身故只能領260萬這些話語.另外這保單是二合一的應該也不能這麼計算才對.所以....還有保險員一定是跟您說您還年輕.買這種保單很划算.活越久領越多保證賺之類的話.還有這種保單真的很不好算出IRR.除非是佷有經驗的人.所以我覺得還是不要買自己算不出IRR的保單.以免買了吃虧.
另外小小胖胖胖大大說的我覺得也蠻有道理的.那二張保單應該是t大父母買他的名字.然後父母在的時候父母在領還本金.等人走了換t大領.

rickchiu wrote:
說真的telbox大...(恕刪)
rickchiu wrote:
說真的telbox大...(恕刪)


這樣看待這張保單並不公平
那兩張畢竟是不能分開單獨販售的保單
所以個別來討論裡面的內容並沒太大的意義

我相信如果分開來販售
A保單除了保障的生存年金外
另外還會有一筆死亡保險金
不然就是保費會低很多!!

台灣不可能有一張保單
設計出來你所繳的保費會大於將來所支付保險金的
自刪自刪自刪自刪自刪自刪自刪自刪
小小胖胖胖 wrote:
應該是父母買來防老,節稅的保單

正常來說 一個27歲的年輕人一次就付300萬買一張保單的機率很小
這還不包含接下來9年還要再付260-13x9=143萬的另一張保單保費
10年間實際共付了約445萬

只不過買自己的名義 保費太貴..領的也不夠久


節稅??

這邊我有疑惑...是指節省遺產稅??

現在遺產稅率不過10%,況且起征點很高,一般都很難課到..

每年父+母可贈與440萬,很容易就規避掉...

若是巨額數億元的財產,用躉繳保單來節稅,根本是害死自己..

現在已有多個案例,判決為了節省遺產稅而去躉繳保單,需要補稅並受罰

若是有數億元要節稅,最好的方式還是買商用店面等不動產...

話又說回,這保單即便領回到25年,IRR不過2點多%...

不過約略等於通貨膨脹....

以我國債案例,25年複利下來,相同金額,早不知道比這保單多出數千萬金額..

保單名義可能節稅(其實很多方式可以避免遺產稅),但卻損失可能少賺的數千萬,

豈不得不償失...

您會說,國債又不是永遠維持5點多%,沒錯,利率走勢誰也不能判斷...

但是不趁現在有5.多%去投(我現在舉債方式拉高到7點多%),難道要現在去投那

10年0點多%,或是25年2點多%的保單?豈不本末倒置...

不要小看2-3%的差異,經過數十年的複利,就是天差地遠的差異。
投資理財,追求財務自由的道路上...

通貨膨脹是不可忽視的敵人...

記得小時候...30年前吧...1000元就很大了..

但是現在拿1000元去菜市場買菜...買沒幾樣就花光了..

就是說錢變薄了

現在用"定存","儲蓄險"...

都是不能打敗的通貨膨脹的理財方式(上述兩者連投資都算不上)

那想靠者上述兩者通過時間複利,效果也很差,因為購買力下降...

完完全全達到資產減值...難道我們投資的目的,是讓我們

能買的東西更少嘛????

有聽過定存而致富的嘛??? 買儲蓄險而致富的嘛???

股票房地產等,都被可以視為打敗通膨的投資選項...

但是,像股票,風險極大,這要看投資者風險的承受能力...

再者很多投機股票的人,誤以為在投資股票...

想要在股票投資上成功,確實要有深奧的投資功力....

通常隨便買隨便賣就會隨便虧..........

我認為,買儲蓄險保單,說是投資利率大多很差,而且還會面臨許多狀況...

說是保障,保額又低的可憐....

唯一的功能就是強迫儲蓄,然後讓錢變薄

但我買國債用舉債的方式,也是強迫儲蓄阿...因為不可能不繳貸款,讓房子拍賣..

然後又可獲得良好的收益,風險也比保險低...

所以選擇正確的標的,才能早日達成財務自由...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