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信評級機構相繼警告,錢荒將導致中國壞帳暴增,大陸銀行業6月的舉債成本並出現六年來最大的躍增。
彭博資訊報導,AAA級銀行的1年期債券相對於同期國債的殖利率利差,在6月初到27日之間暴增71個基點,如今已升到178個基點,是中國債券信息網2007年開始公布相相關數據以來的最高水準。
AA級1年期債券的利差也擴大74個基點,達到203個基點。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27日宣稱資金狀況已恢復正常,但基準的七天期回購利率卻訂為6.85%,幾乎是今年均值3.84%的兩倍。
大陸貨幣市場利率在前周觸及2003年來的最高水準,促使三大信評機構紛紛警告,銀行業可能短缺償付理財產品或是提供新貸款所需的基金,客戶違約的風險也相隨激升。中國人民銀行如今正努力想將投機性放貸排出金融體系,惠譽公司早先表示,大陸的貸款總額已接近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00%。
標準普爾駐北京主管廖強說:「這可能是央行沒有料及的後果,預料銀行業的同業與理財業務將設法減少槓桿操作,信貸成長勢必放緩,並對銀行的資產品質構成壓力。」
中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在前周上漲13個基點至3.60%,1年期國債殖利率也上漲51個基點至3.61%,使得殖利率曲線首次出現所謂的倒轉。由於美國曾在多次經濟衰退前發生殖利率曲線倒轉的現象,許多人將之視為衰退的前兆。
根據統計,大陸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到3月底止,已連續第六季攀升,是至少九年來最長的連升紀錄。中國銀監會的資料顯示,截至第一季底,商業銀行業的不良貸款較去年同季增加20%,達到人民幣5,265億元,占貸款總額的0.96%。
惠譽駐北京的中國金融機構業務主管朱夏蓮4月說,這些數據並未反映出真正的貸款總額,因為銀行會將許多貸款轉到資產負債表之外。有些貸款則被包裝成理財產品,再轉售給儲戶;這類理財產品的報酬率高於存款利息。還有一些資產則賣給非銀行機構,以降低壞帳。
穆迪在6月24日警告,財務不佳的借款者未來幾個月將更難融通債務,未履約的壞帳勢必加速擴增。新華社也在報導中分析,影子銀行業擴張以及各機構從事更多高財務槓桿的投資,都使得金融體系的風險不斷上升。
根據中信證券分析,中國4200萬家小企業中,估計有97%拿不到銀行貸款,而存款戶又尋求更高回報,促成影子銀行業務所以蒸蒸日上。摩根大通預計影子銀行業規模可能達人民幣36兆元,占GDP的69%。巴克萊在5月20日表示,打擊影子銀行貸款可能會導致小企業的融資減少,從而衝擊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