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駐香港首席大中華經濟學家陸挺指出,若去除用來掩蓋熱錢湧入的假交易,中國今年以來貿易出超規模,實際上僅官方公布 610 億美元的 1/10。反映全球需求恐較表面數據疲軟。
《彭博社》周二 (21 日) 報導,陸本月稍早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官方貿易數據可能計入國內外人民幣匯差套利交易用來流通金錢的進出口數據,而遭到扭曲。例如香港的黃金進出口正是為此目的,因運送成本低廉但價值昂貴的物品是熱錢流動的「理想通路」。
也因此,根據陸重新估算,中國今年以來真正貿易順差金額僅 60 億美元,創中國 2004 年同時期貿易逆差達 1080 億美元以來最低出超規模。這也暗示,今年來中國貿易順差較一年前萎縮而非暴增 3 倍,顯示全球需求正在限制而非提振中國經濟成長。
瑞穗證券亞洲 (Mizuho Securities Asia) 駐香港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沈建光指出,現在中國經濟成長已不強勁,若出口成長數據被膨脹,意味實質經濟成長還會再低一點。瑞穗並預期,中國出口成長數據接下來幾個月將相當大幅滑落,因官方打壓所謂熱錢流入。
蘇格蘭黃家銀行 (RBS) 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Louis Kuijs 也估計,中國官方公布的第一季貿易順差金額 430 億美元當中,有 370 億美元來自「非正規」出口數據。他並未提供實際貿易出超金額估計。
事實上,美銀的估計凸顯中國貿易數據可能不合實情的規模有多龐大;而分析師過去 4 個月持續爭論官方數據的可信度。這也反映出市場對於中國經濟數據的廣泛懷疑,從經濟成長率到就業數據等。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