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取消證交稅 改賺錢時列入所得稅 虧錢可扣抵
這樣做
1.市場成交量 會變大嗎
2.政府從股市的稅收 會成長到多少(以前證交稅 約可收1000億)
3.散戶捧場意願高嗎
有比以前只扣0.3%證交稅的方法 (目前這個方法 賺粉多繳較少稅)
能讓 稅收增加 大家又願意投資股市 企業也拼命上市的好方法嗎
網友覺得 政府從股市稅收(證交稅+證所稅)應該多少 對國家有幫助
台灣目前一年需1.7兆稅收
可達瓜瓜 wrote:
有嗎 最賺錢的台積電...(恕刪)
稅賦減免會有落日條款
美國的財政懸崖有一部分就是來自稅賦減免的落日條款
這樣說吧
稅負只能做為刺激經濟活動的一種手段
如果經濟活動的成長要兼顧人民的生活,還是要取決於該國本身的競爭力
稅賦與或弊手段,只能做為刺激,不能改其本質。
我們就算把股市所有的稅賦改成零
這樣我們的股市就會上萬點了嗎? 人民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嗎?
大家都不計較產業會不會賺錢,瘋狂搶進了嗎?
我想不用說大家心理清楚!
順到一提
最近工商界一直再喊貶值提高競爭力
是的貶值意味降價求售,一訂有力於商品銷售
如果我們把商品的價值區分為勞力價值,與智慧價值(技術創新與專利之類)
日本商品的智慧價值佔 80% 勞力價值佔 20%
那麼日本可以在貨幣貶值,並提高勞工薪資,以抵消勞力因為貨幣貶值所帶來的下降
勞工還是有相同的購買力,而降價的是商品的智慧價值
由於商品熱賣,經濟復甦,而使企業獲利增加,勞工也得到加薪
整個國家經濟有"實質"的成長
當然,國加稅收增加,甚至,加稅也不會有人有怨言
反過來看台灣
如果台灣的商品勞力價值佔 80%, 智慧價值佔 20%
那,犧牲的是甚麼?
(所以台積電要去找更低廉的勞務?? 也不只台積電,整個台灣產業都是這樣)
於是,大部分的勞工開始緊縮支出
內需消費縮減
政府稅收短缺
然後政府為維持稅收不計課稅原則巧立名目課加重稅
於是廠商民眾怨聲四起
最後,可能引發革命
台灣證在負面循環之中呀!
可達瓜瓜 wrote:
如取消證交稅 改賺錢...(恕刪)
市場也許會變大,可是每年政府要編列預算的話,股市方面的稅收就不太能方便運用,
不能一年1千億隔年便500億在來又變900億,國家要正常運作和分配資源,需要一個穩定的稅收,
如果只靠企業那是大大不夠,正所謂積少成多積沙成塔,台灣勞工最多,可確重繳稅最多的那一群,
演變成繳稅小戶,畢竟收入太低,以2萬2的薪水來看,多數人都領這薪水,等於有多少人都不繳所得稅了。
一個自由市場,政府是不可隨便干預的,會變成這樣政府要負很大責任,
該干預的不干預不該干預的一直搞東搞西,向馬總統第一任的經濟部長上任時說過一句話,
開源節流是很重要的,如果無法節流那一定要開源,聽到這席話我頭都暈了,
無法節流是要想辦法開源,可政府不是無法節流而是故意不去節流,至於開源不是想辦法開源,
而是強制開源,我們不因該活在強盜治理的國家,官員更不該這樣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