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8點多無聊看一下世光的57金錢爆
剛好聊到證所稅對台股的影響(監委有糾正)
起初我以為他是在講反話(虧了一下證所稅)
奇怪怎麼越聽越不對勒,他是在政令宣導耶
台股沒量怪證所稅,外資出走怪證所稅
他說今年的全球股市都是量縮(但人家創新高)
他說公司業績不好吸引不到投資人就牽拖證所稅
他說券商沒生意就怪證所稅的影響(難道不是嗎?)
其中一個來賓更扯,他說以台積電為例:
如果你100萬去玩,每天進出到年底光是手續費+證交稅
阿里阿渣的扣一扣還倒虧60萬勒(誰會每天在那買賣股票,真好笑)
其中一個分析師更好笑,別的節目在罵這節目在誇~
------------------------------------------
後來10點多又看了睿涵的錢線百分百~
來賓說股市是經濟的櫥窗,沒人玩股票百業就蕭條
有人賺錢才會去消費,也才能活絡經濟~
股市有量才有價,以前動不動千億量,今年以來少見了
--------------------------------------------
不過說實在的,證所稅跟證交稅應該是要擇一啦
不然就先把8500點往上拉高到10500點,大家也繳的心甘情願喔
因為真到那個點位我就不信還有人賺不到錢,除非他只買不賣!!
吃飽然後勒 wrote:
...(恕刪)
不過說實在的,證所稅跟證交稅應該是要擇一啦
不然就先把8500點往上拉高到10500點,大家也繳的心甘情願喔
因為真到那個點位我就不信還有人賺不到錢,除非他只買不賣!!
此觀念有誤。
在股票成交紀錄上,一定有一半的人是空頭。
能在 8500 點買入股票的人,必有另一方賣出股票(要不然他是跟鬼買嗎?),而在 10500 點賣出股票的人,也必有另一方買入。所以統整完這些配對後,我們可視為有人在 8500 賣出,而他也在 10500 買入股票,也就是一定有人是賠到錢了。
但證券不同期貨,雖然在交易結果上與期貨相同。但證券本身是實物,所以它會影響真實的商業行為,從 8500 漲到 10500 來說,大股東(或經營階層)手上的股票市值變多了,他們可以跟銀行借更多的錢。公司市值變高了,也增強了商業信用,公司自身向銀行貸款時,利率可調低,借款金額可向上調整,或是利用增資股的方式,在初級市場上,從股東手上借入更多的錢。而多借來的錢,決不是又存到另一家銀行去,它勢必會變成生財工具(可能是機具、土地、人才…),從而增加 GDP 。
所以我們才說股市是一國的經濟櫥窗。
我比較困惑的是,在「證所稅話題」未出現之前(2012年以前),大家賠錢會歸究是投資方法不對。但怎麼證所稅浮上檯面後,只要有人賠錢卻都是在怪「它」呢? 怎麼不歸究是投資方法不對。
因為我這一年(2012~2013)幾乎都是賺錢的呀!當然啦沒圖沒真相,我也不打算放上我的庫存單。
不過,前情提要一下,明年(2014)我一定會放一張證所稅核實課徵的繳納證明給各位看看。那會是國家認證的。
我支持證所稅 ( http://www.hoamon.info/blog/2012/12/15/2013_capital_tax_type.html )
與其檢討證所稅,更應該檢討證交稅
引用
http://www.wearn.com/bbs/topic.asp?topic_id=201646
全世界只有 20 個左右的國家收取證交稅
而全世界最資本主義的國家,美國,認為證交稅有礙資本流通取消了證交稅
其他國家也在逐步調降中
而台灣
是全世界證交稅最高的地區
依據美國的論點,台灣是全世界資本市場最不利於資本流通的地區,比共產黨主政的中國大陸更不如!!!!
比照美國的量價背離上漲
你要不要說,是證交稅有礙資本流通才使台股無法上漲
所以應該課證所稅,取消證交稅呢?
雖然說,外國的制度不一定對
但是,如果你跟大家都不一樣,而你又做得比別人差很多,你是不是該檢討一下這個不一樣的地方,是不是哪裡錯了?
(或許是你的產業真的很爛,跟稅沒關係)
57金錢豹拿出證據來證明股市成交量並不是因為證所稅的關係
而且,股市會不會上漲跟成交量無正相關
試問,這樣做節目哪裡錯了?
比起前一陣子 57 台10點在那邊慷慨激昂的猜測證所稅讓大戶不進場(請問大戶是誰?能不能點名出來),幹譙證所稅,好太多了
不但要課證所稅,同時應該調降證交稅以利資本流通
而且
當初說好的,針對房地產交易的資本利得稅呢?
這個才是大重點,怎都沒看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