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岌岌可危的新興市場債券---財訊雙周刊讀後思考


標題:逃命時間只剩1~2季

讀後觀感:
小弟在債券配置了部分資產
看了感覺有點心驚驚
為了5~8%的配息
似乎擔了太多的風險
正在考慮要不要減碼或全部贖回
感覺偏保守的債券
似乎也跟在刀口上舔血的股票
風險差不多高了


文中大概就是說
新興市場漲幅過大
文中用黎巴嫩來做比喻
黎巴嫩是一個常打仗的國家
07年黎巴嫩十年國債是配息15%以上的超級垃圾債券
也是一個根本不知道錢在哪的國家
2013年現在黎巴嫩國債約5.8%

高風險國家竟與07年波克夏控股這種滿手現金的公司債利差
只剩不到一個百分點

當然有還一些作者觀點
如:美元升值壓力、債券也有循環


這篇作者好像是印和闐執筆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翻翻本期的”財訊雙周刊”



岌岌可危的新興市場債券---財訊雙周刊讀後思考
岌岌可危的新興市場債券---財訊雙周刊讀後思考
岌岌可危的新興市場債券---財訊雙周刊讀後思考

2013-04-16 10:5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周刊 市場債券

herokuo16 wrote:
標題:逃命時間只剩1...(恕刪)



噓,,,,安靜,,不要多話,,,,

這版還有人說要把退休金,房子與保單抵押,,,,全部去買高收益債券基金,,,配息來養老,,,,你這樣說是不行的,,,
1.下次先換成美元再買~~不要用臺幣直接買
2.你的買點都普遍太高
3.新興市場債券確實在高點~~什麼時候跌不知道



高收益債券這顆定時炸彈已經在倒數計時等待爆炸, 高收益債券買的是垃圾債券, 除了利率風險, 還有信用風險, 爆炸時損失將會非常高, 以本金去賭利息, 這種買賣實在不划算, 不建議投資黃金, 房地產, 因為這些產品被稱為保值防惡性通膨, 實際上台灣並無惡性通膨, 所謂防通膨是假議題, 這些過度炒作的產品風險遠高於高收益債券, 建議你轉債入股, 但是不建議台股, 台股在三年內應該還不可能有起色, 建議買國外股票基金.

herokuo16 wrote:
標題:逃命時間只剩1...(恕刪)


參考就好

Brodylin wrote:
高收益債券這顆定時炸...(恕刪)

沒有永遠不敗的商品,黃金走了十二年多頭,終究難逃一空。

黃金崩崩事件讓小弟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加強掌控自己的部位與資金,
不要一刀見骨,都仍有餘力恢復。

人不是神,每個商品都有可能是泡泡,但是這樣就不投資了嗎?
今天債基泡泡大了一些,但是加強自己的風險意識,就不會因噎廢食。

共勉之,也為黃金套牢者加油打氣。
現在大都變一言堂了

懶得講也懶得回饋

反正錢是自己的 搞好自己的報酬率就好

herokuo16 wrote:
標題:逃命時間只剩1...(恕刪)

看報紙買股票!!跟看雜誌買債券....結果就是...永遠睡不著!!!



對於自己投資的東西不了解!!! 說實在的..講了也是廢話!!!.......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狐狸大

別這樣啦

狐狸大的觀點跟論點都頗有見地



昨天半夜小弟睡不著

還開了2010年大家跟香大 safe大 pod大 o大等很多前輩

在討論花店

討論好股

討論投資的態度

人生的態度

那時候一篇文都可以衝到2,30頁

大家各有立場 觀點 討論的不亦樂乎

不會因為觀點不同就文人相輕



現在看很多文章

有些新的朋友可能投資年齡稍長

經驗較豐

有時候總會留露出教訓人的態度

不然就是要亮庫存

言必稱散戶

殊不知到頭來自己也是個普羅散戶

投資是比氣長

沒有真正結清離開 都永遠有潛在的風險

謙卑還是比過多的自信好


祝 狐狸大 等多位老朋友

投資路上一帆風順



美國升息帶來的風險主要是匯率,及流動資金的反向流動,和升息之後的債券資本利得損失,並非違約風險,新興債跟高收債的總風險並非那麼大到不可承受。

但風險還是存在,做點避險總是好的,但股票面臨升息風險也一樣存在,投資級債,全球債也是一樣。
賣掉債券部位後,問題是資金並無去路。

個人的作法,是做些必要的微調。出脫部分債券,增加一點點股基比重。
僅供參考,也許做錯了也說不定:

我是選擇出脫所有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因為要承受升息跟匯差雙重庄力。
資金部分轉往世界股票基金,部分轉往多元策略型債券。
世界型股票基金選過去績效良好,持股成分以績優大型股為主的股基。等於是選防禦型股票基金。
我是以部分調整為主,基金投資,不像股票可以適合中短期操作,做大部位變動。
除非有明顯的風險來臨,基金做大部位變動,成本高了一點,長期績效也不見得會比較好。

升息對於低yield的投資級債,全球債的風險,是大於高收債,跟新興債的。
資金的流出,匯率才是 新興債的主要問題。
升息,也不會造成違約。資金流出,如果新興股市下跌,漲多的小型股面臨的是股價修正,並不是倒閉。
新興債市,面臨的也是價格修正,而不是大規模違約,修正幅度,也不會大於股票。
在探討風險時,最好能明確一點,要做調整才比較有所本。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