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餐具革命 台灣龍取代保麗龍

餐具革命 台灣龍取代保麗龍
林一安苦熬 8年,獨家成功研發PP發泡無毒餐具,取名「台灣龍」,希望引爆一場取代保麗龍的餐具革命。
1971年出生的瑞巨塑膠工業公司董事長林一安說:「絕熱、保溫、保冷,耐熱攝氏125度,可微波及蒸氣使用,無毒、耐酸鹼,是PP發泡食品容器優點


=> 有專利嗎?

2013-02-18 17:1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餐具革命 台灣
PP沒有含氯,燃燒後比較沒戴奧辛的問題,但是耐熱125度一般使用可以,但我認為還不太夠,
剛炸好的排骨,表面的油熱都不止125度,以前在外面買便當時,
保麗龍便當盒的上蓋壓著剛炸好的排骨,就溶解了。如果可以拉高到200度,肯定會更完美。
不錯 拿來裝麵裝湯應該不錯
不然每次看到有人用保麗龍碗盤裝含有熱油的食物
就真的....
好東西跟能不能大賣是二回事,量產之後的"價格"會是主導能不能取代保麗龍的關鍵。
To be or not to be.
能不能分解呀
使用後要如何處理呢
想像回到以前大量使用保麗龍餐具時代,保麗龍使用後的感覺不是很好...
麵包蟲消化道內的紅菌能分解保麗龍

保麗龍可以被分解
這樣算不環保嗎?
可蒸氣使用???(有點難想像

這產品很棒耶!很有心
我相信國人是願意支持環保的,也當然很注重健康

只是如果真的能夠成功發展這樣的東西,那單價一定也不便宜
表面上看起來是消費者決定,但事實上光是商人願不願意先買帳才是關鍵

已經看到有文創的影子了,會建議行銷部分和廣告宣傳務必執行好,才不會難產這麼好的心血!

另外也滿想知道,單品能做得這樣好,可能將它使多用幾次嗎?
(這也是降低平均成本的辦法之一,提高購買吸引力)

PS.感謝樓上FB提供,已按讚追蹤
文章裡面沒看到可分解不製造環境汙染的敘述
所以不能分解??

kkmobil01 wrote:
能不能分解呀使用後要...(恕刪)


很多人總認為能分解就是環保。
依據物質不滅定律,請教各位可分解塑膠容器是以何種原料製成,它分解後是以何種型態存在這地球環境中?
可能很多人已知道如PLA可分解塑膠容器是以玉米澱粉為主要原料製成,能吃的玉米真的多到須拿來做可分解塑膠容器嗎?那為何地球上還是有許多國家面臨飢餓威脅,只因這些貧窮國家買不起糧食?
台灣龍的原料,其實跟大家在便利商店,所買到的可微波餐盒材質是一樣的PP材質,俗稱5號塑膠。現有的PP餐盒沒有發泡無法有效隔熱,所以微波後都需要提供餐墊紙或網狀提袋方便顧客外帶,否則微波後的高溫相當燙手。
台灣龍是運用專利技術將PP物理發泡,使其形態類似保麗龍,也有保溫隔熱的特性,所以大家將以前使用保麗龍不環保的觀念連結在一起。那大家在便利商店所購買的PP塑膠盒餐會認為不環保嗎?PP塑膠材質穩定,使用後的台灣龍餐具當然不能再回收拿來製成餐具,但可透過回收機制,轉製成如塑膠垃圾桶、汽車保險桿、腳踏墊等不可枚舉的生活及工業製品,讓PP材料不斷延長其生命週期。舉寶特瓶可被回收拿來做足球運動衣的例子相信大家比較容易理解。
所以使用後能不能分解,或容易被回收再利用,端看從哪個角度去看,實沒有誰對誰錯。
想了解台灣龍歡迎大家去逛逛粉絲頁,可以了解更多。

台灣龍粉絲頁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