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革命 台灣龍取代保麗龍
林一安苦熬 8年,獨家成功研發PP發泡無毒餐具,取名「台灣龍」,希望引爆一場取代保麗龍的餐具革命。
1971年出生的瑞巨塑膠工業公司董事長林一安說:「絕熱、保溫、保冷,耐熱攝氏125度,可微波及蒸氣使用,無毒、耐酸鹼,是PP發泡食品容器優點
=> 有專利嗎?
andy2000a wrote:
餐具革命 台灣龍取代...(恕刪)
餐具革命 台灣龍取代保麗龍
為廣大外食族能夠吃得安心,推薦大家到台灣龍粉絲頁去了解,這個台灣人所研發的新產品。
台灣龍粉絲頁


kkmobil01 wrote:
能不能分解呀使用後要...(恕刪)
很多人總認為能分解就是環保。
依據物質不滅定律,請教各位可分解塑膠容器是以何種原料製成,它分解後是以何種型態存在這地球環境中?
可能很多人已知道如PLA可分解塑膠容器是以玉米澱粉為主要原料製成,能吃的玉米真的多到須拿來做可分解塑膠容器嗎?那為何地球上還是有許多國家面臨飢餓威脅,只因這些貧窮國家買不起糧食?
台灣龍的原料,其實跟大家在便利商店,所買到的可微波餐盒材質是一樣的PP材質,俗稱5號塑膠。現有的PP餐盒沒有發泡無法有效隔熱,所以微波後都需要提供餐墊紙或網狀提袋方便顧客外帶,否則微波後的高溫相當燙手。
台灣龍是運用專利技術將PP物理發泡,使其形態類似保麗龍,也有保溫隔熱的特性,所以大家將以前使用保麗龍不環保的觀念連結在一起。那大家在便利商店所購買的PP塑膠盒餐會認為不環保嗎?PP塑膠材質穩定,使用後的台灣龍餐具當然不能再回收拿來製成餐具,但可透過回收機制,轉製成如塑膠垃圾桶、汽車保險桿、腳踏墊等不可枚舉的生活及工業製品,讓PP材料不斷延長其生命週期。舉寶特瓶可被回收拿來做足球運動衣的例子相信大家比較容易理解。
所以使用後能不能分解,或容易被回收再利用,端看從哪個角度去看,實沒有誰對誰錯。
想了解台灣龍歡迎大家去逛逛粉絲頁,可以了解更多。
台灣龍粉絲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