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重大突破..

研究稱遺體捐贈有望成為新的幹細胞來源 2012年12月25日 19:19:31
很多人選擇在死後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療科學事業,現在,除了作為器官移植的供體之外,這些捐贈的遺體也有望成為新的幹細胞來源。據《新科學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美國邁阿密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人死亡後5天之內,仍然可以從其骨髓中提取出大量幹細胞,用于拯救生命的各種治療。

人類骨髓中的間充質幹細胞能夠發展成為骨、軟骨、脂肪和其他類型的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可以進行移植,而它們會分化成何種細胞類型,取決于它們被注入身體的哪個部位。如果將其注入心臟,則可以形成健康的新組織,這對于慢性心臟病患者來說是一個很有用的治療手段。

與其他組織的移植不同,來自捐贈者的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往往不會被受者的免疫係統排斥。事實上,骨髓間充質幹細胞似乎能夠“安撫”免疫細胞,正是這種功能,使得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療法成為患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兒童的“救星”。不過,幹細胞療法需要的細胞數量巨大,通過活體捐贈很難獲取足夠的用量。

--------------
蘊藏造血幹細胞 臍帶血價值高
2012-12-19 中國時報 李盛雯/台北報導
 愈來愈多家長選擇為寶寶留下第一份人生大禮─臍帶血,美國已有27州立法通過,要求醫師向準父母說明臍帶血可選擇自存或公捐,並將臍帶血採集列為生產標準作業程序之一。在台灣,衛生署詳列臍帶血移植能使用在29項疾病上。

2012-12-26 10:0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幹細胞

uedcrfvflower@yahoo. wrote:
研究稱遺體捐贈有望成...(恕刪)


6130漲停

UBC幹細胞捐贈 號召青年救命
記者劉煥宇溫哥華報導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人社區新聞
November 27, 2012 09:00



卑詩大學(UBC)學生會大樓前,26日又一輪幹細胞登記活動在這裡舉行,這是One Match幹細胞及骨髓網絡第三年在全國大學中發起的登記行動,希望再增加年輕一族的登記者,拯救更多的生命。
這項活動從2009年開始到現在已從全國11所高校推廣到26所,愈來愈多大學生願意加入幹細胞網絡,為拯救生命出力。

主辦單位表示,雖然到目前為止已有33萬加人登記,但仍有1000多位病人仍在等待匹配的幹細胞,這些病人能移植的時間非常有限,多一個人登記,就多了一份生存的希望。尤其是適合捐贈幹細胞的首選,17至35歲的年輕男性目前在資料庫中僅占4%。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UBC幹細胞捐贈 號召青年救命
不同種族HLA無法配對.....從國外找到捐贈者機率低才需要立法自存或捐贈,取代骨髓移植或其它醫療方式..

骨髓移植HLA配對範圍太低了..


臍帶血配對門檻低 漸取代骨髓移植
2012/12/19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業者使用多間隔抗凍血袋保存臍帶血,有助於降低感染機會,確保儲存品質。 圖/生寶臍帶血銀行提供

法國在1988年進行世界首例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一名罹患先天性再生不良貧血症的5歲男童,迄今已有25年歷史;比起骨髓移植在配對及漫長等待過程中,臍帶血移植的配對門檻低,且取得方便,為許多病患帶來新福音。
台大醫院最近才替一名罹患先天免疫不全的病患,進行臍帶血移植手術。台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盧孟佑表示,只要配對成功,向血庫提出需求,通常兩周內可取得臍帶血,骨髓移植至少等待3個月。

正是這種方便性,讓臍帶血應用有逐漸取代骨髓移植的趨勢。畢竟取骨髓讓捐贈者與病患都承受極大痛苦,臍帶血只要在胎兒生產時在臍帶與胎盤採集即可。



其實現在除了儲存臍帶血,抽取造血幹細胞之外,如果是未婚或不婚的人,
也可以選擇儲存自己的脂肪或周邊血幹細胞,
不用像抽骨髓這麼痛,取得也容易。
現代文明病越來越多,
也難防身邊的親朋好友會不會哪天也會需要(雖然不要比較好..)
但我現在經濟能力許可了,有考慮要儲存,
給未來的健康存一個保障!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