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小學時(30年前).家人在日本工作.三個月會回來一次.都會帯日本家電.不管是隨身聽.掌上型電動玩具.
烤箱.床頭音響.熱水瓶.閉路電視.電鍋等等.都讓鄰居羨煞.同學也很羨慕.
而鄰居都會說下次回台煩請帯一台回來.(那時匯率大概10000日幣x0.16~0.18=1600~1800台幣).
30年前日本家電幾乎稱霸世界.sony當年輕巧型隨身聽.如同10年前蘋果得mp3 i pod=時尚.流行.
把sony推向高峰.
當年台灣人買日本製品根本不太會考慮 維修.保固.日文介面問題.因為日本品質.堅若盤石 一點都不誇張.
去日本觀光血拼.人手都會帯大小家電回台.自用相贈兩相宜的好東西.這就是伴手禮.
>>>>>>>
台灣10幾年前也打出台灣精品概念.也算是很成功.不過因為考慮成本問題.大伙都赴大陸設廠.
上中下游供應鏈成型.台灣精品現在已經成為絕響.連台灣人要買MIT都很困難.
我想講的是.為何廠商不想一想.產能大不代表毛利高. 筆電讓你衝千萬台量.問題是毛利一定很高嗎?
台灣每年觀光客也不算少.這幾年中國觀光客也算多.難道沒辦法在台灣設一產線.製造特殊規格漂亮機種的3c產品.僅台灣販售.別無分號.品質做好.不讓消費者有維修保固疑慮.不但造福內需消費市場更成為觀光伴手禮的行銷嗎?
當台灣消費者都給讚的同時.利用網路平台幫你打廣告 作免費行銷.絕對會吸引對岸的消費者.
來台灣除了買鳳梨酥.逛故宮.一定非買某某3c產品不可.因為僅在台灣販售.
想歸想.或許事情沒那麼單純簡單.只是這伴手禮行銷概念.僅能是鳳梨酥這種傳統產業.
而沒辦法在消費性電子產品複製嗎?
更何況3C都是拼人品的...
2.日本有很多規格是台灣沒有引進的,或是因為台灣代理商還要賺一手,所以去日本買,不算旅費單算價格,比在台灣買便宜,若親友願意幫忙帶不多賺你走路工的話,當然值得買
但台灣正好相反,許多台灣廠的東西在外國因為人家市場大,更競爭,賣得更便宜,規格更棒,在台灣反而賣得貴,有時規格還縮水(看看某家要人救的)....你要人家買啥3C?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