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http://windfinance.blogspot.tw/2012/07/blog-post_27.html
雖然我在部落格中宣導長期投資的理念,但我從來沒有反對過短線投機 (包含當沖、極短線、波段操作),因為確實有一些金牌交易員,透過短線投機獲得很好的績效。我主張的是,由於短線投機有「零和遊戲」的特性,所以就算有人能靠短線投機持續獲得不錯的利潤,也不太可能輪得到散戶,因此對散戶來說,長期投資是最可行的投資方式。
當然,也有很多人反對長期投資,而且總是喜歡舉國泰金、禾伸堂、威盛……等鳳凰變麻雀的例子,指出當年以高價買進這些股票的人,就算是長期投資還是賺不到錢。
舉這些例子的人,非但無法扳倒長期投資堅實的根基,反而會顯露自己的無知。
首先,同一家公司所發行的每一張股票,都擁有相等的報酬,差別只是股票在誰手中,因此,所有短線投機客的利潤總和,將會等於所有長期投資者的利潤扣除交易成本。
換句話說,如果當年選到這些股票,除非你從事放空,否則不管是短線投機或是長期投資,都不可能賺得到錢。有些短線投機者,或許有辦法精準抓到股價下跌的反彈波,賺到了一些錢,但這些錢是來自另一個想抓反彈波卻失敗的人,整體而言,短線投機者的利潤並沒有因為交易行為而有所增加。
舉國泰金、禾伸堂、威盛為例的人,顯然沒有搞清楚,這些案例的問題在於選股失當,而選股失當是長期投資人與短線投機客所共同面臨的問題,除非你只投資指數型基金,否則一定會有選股失當的風險。
其次,長期投資並不是叫大家完全不要交易,請各位回想一下,有多少人在追蹤波克夏的季報表,觀察巴菲特在過去一季中又做了那些交易,如果長期投資就是完全不能交易,那巴菲特就還能算是長期投資人嗎?
長期投資人會在三種狀況下進行交易:
(1) 發生足以改變公司基本面的重大事件。
(2) 投資組合再平衡的考量。
(3) 找到更好的投資標的時。
關於第一點,最經典的案例就是旺宏,在 2010 年買下 12 吋晶圓廠後,有遠見的投資人就已經預料到龐大的折舊費用及資本支出,將會拖垮該公司的獲利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賣出股票是完全正確的選擇,對照旺宏今天的股價,連 2010 年底的一半都不到。
在這個案例中,股價真正開始大幅滑落,是在公佈 2011 年半年報後,如果等到財報公佈再來調整,恐怕是為時已晚。因此,調整持股的時機,是在重大事件發生之時,而不是等到財報反映該事件以後。
要判別哪些重大事件會對公司基本面產生嚴重影響,當然是一門非常困難的學問,但這就是主動型投資人所必須克服的。而且,這些重大事件必然會影響股價走勢,就算是短線投機客也無法避免這個問題。
第二點,是關於持股權重的調整。有時候,我們會遇到投資組合中某檔持股表現特別好,所以該持股佔總資金的比重不斷上升,達到讓人無法安心的水準,這時候,將持股權重調節到可接受的水準,保持心態上的安定,是完全有道理的。
當然,我們也會遇到某檔股票表現特別差,但基本面仍然看好,所以決定將加碼持股到理想的水位。
第三點,是當我們買進股票的一段時間後,發現某檔股票的價格滑落至非常有吸引力的水準,但又不想降低現金部位,所以只好出脫手上部分持股來進行轉換。
在執行上,我們通常會賣出這段期間表現特別好,或是股價變動不大的股票,來換取現金。本質上,賣出漲多的股票、加碼跌深的股票,也算合情合理,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最後,讓我們回到長期投資與短線投機的爭論。少數短線投機者,喜歡根據自己對長期投資的錯誤認知,來批評長期投資是傻瓜才會做的事,就像是在射箭比賽中瞄準一個從來就不存在的靶;還有些人,沒有認清短線投機的侷限性,總是認為自己會是從交易中獲益的人,讓我套一句時下流行的用語 ──「自我感覺良好」。
多數人無法做到長期投資的最大因素, 是人性使然.
誰有那個耐心看著股價波動, 而自己卻沒去抓到, (因為大家都以為自己抓得到)?
即使一開始打算長期投資, 結果漲了幾塊之後又跌下來, 就會以"事後看來的最佳結果"嘗試地去找出一個必勝的投資之道. 但實際上, 不論你採去什麼作法, 都是一定會錯過某些獲利, 但也可能避開了某些損失.
只有認清一個事實: 我不可能賺到市場的每一分錢, 只有能坦然地面對一堆從身邊溜走的機會而不覺得自己失去了什麼, 才有機會踏向長期投資之道.
長期投資到底能不能賺到錢? 事實上, 最好賺的大錢, 往往都是"沒預期到會發生", 或者是"很可能會發生, 但不知道何時會發生". 這種東西往往都是等出來的, 而且不是刻意等的, 甚至等到發生了, 也不會抱著興奮的心情立刻獲利了結的. 短線操作的最大問題在於, 無法養成耐心, 而且往往浪費了機會.
隨風小嫩咖 wrote:
文章出處:http:...(恕刪)
寫得很好耶~~~
我就寫不出這麼有道理的文章
我只覺得會拿那些國泰金威盛出來反駁的 就像1300點的時候買了HTC說要長期持有一樣
1300點買了HTC然後長期持有 不會賠錢才有鬼...
很多不玩股票的「長期投資人」,是希望用勞心勞力所得的剩餘報酬,去購買投資商品,但是買了以後,不希望花時間去搭理他,最好放著就忘了。不想去時時關心煩惱他到底今年好,還是明年不好。等到30年後,退休了,這些投資商品可以給自己後半身無憂無虞的快樂生活。
以上面的定義,波克夏符合嗎? 當然不是,波克夏專業的多了。
以您舉的旺宏的例子,我不覺得我身邊這些有錢投資的「長期投資人」,有時間,有能力去處理。那是專業投資人的事。

隨風小嫩咖 wrote:
長期投資人會在三種狀況下進行交易:
(1) 發生足以改變公司基本面的重大事件。
(2) 投資組合再平衡的考量。
(3) 找到更好的投資標的時。
這是【專業】長期投資人才做得到的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