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R仍舊是一個好商品」,爾必達破產重整後,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面對媒體的採訪,曾脫口而出講了這樣一句話。然而,在現實的台股環境裡,TDR(海外存託憑證)或許是大多數股民,尤其是散戶,心中難以抹滅的傷痛。
流動性風險逐步浮現
之前,日本半導體廠商爾必達來台發行TDR剛滿一年,就因破產而下市,成為台股第一檔TDR「壁紙」,原始認購股東若長期投資,即使領回六·九五元補償金,投資損失比重高達將近六三%。然而,這還不是最慘的個案,當初以四○·五元認購泰金寶TDR的投資人,如今手上的股票只剩三·一五元的價值。
若就盤面進一步觀察,除了少數指標性的TDR,TDR幾乎已經成為雞蛋水餃股的新樂園,包括美德醫、聖馬丁、泰金寶、歐聖、新焦點、新傳媒、Z-OBEE、僑威控、中泰山、滬安、真明麗、晨訊科、大成糖、陽光能、精熙等十五家TDR公司,股價全低於五元。
........................................
小股民,官沒得升,財呢?????? 唉唉唉唉 哎哎哎哎哎 哀哀哀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