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個財政健全小組,也不聽大家的意見
只是找一堆專家學者來背書,最後只是取自己要的意見
那麼主見、強勢,當然就不會去溝通。
還只會硬凹
這時不開徵,什麼時候開徵?
如果一個行政團隊都是這樣獨裁,不充分尊重意見整合
早在最初的時候,就知道未善盡完成所有程序,硬是推出證所稅
連個施行細則,如何開徵等問題都說不清,就急著推出,
還怪大家都不懂證所稅,怎麼可以怪民眾不清楚呢?
有將各國有開徵證所稅的比較、所有數據資料公布嗎?
搞得整個市場,還未開徵,未充分統合意見之前,台股就提前大跌。
在歐債問題前,就面臨證所稅風暴大跌,雪上加霜。
很多民眾其實並不會那麼討厭證所稅或稅改,如果對國家競爭力,全民所得、社會福利提升都有助益
我相信很多人是樂見的,但是必將細節釐清,與民眾的疑惑說明清楚。
畢竟在錯的時機,做對的事情,也是錯的。
do the right thing at right time.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就健全稅制政策提出三個重點看法,他說,在時機方面,匆匆的不選擇適當時機,也無充分準備就要來實施將是「有勇無謀」且指政府若認為營所稅的最低稅負該調高,應該另外「公開討論」,而不應該在證券交易所得案中夾帶過關。
對於政院宣布張盛和接任財政部長,市場解讀,新任財長過往作風為「溫和派」,這「往前邁出一小步」的總體改革步調也將放緩。
張盛和熟稔稅務行政,對於稅改他認為,稅改無法一步到位,要「先求有再求好」,在證所稅看法部分,他表示,IPO納課稅有道理;此外他曾主張不用課豪宅稅。
張盛和的行政作風被市場歸為「鴿派」稅改官員,相較於「鷹派」強勢的劉憶如,證所稅將進入立法院實質審查,由擅長與立委協調溝通的張盛和出馬,無疑是打出一張安全牌。
這樣的劉部長,辭職離開,對台灣與股民還是好的。
除了時機外,
重點在於稅改內容,是否有完整配套措施?
國內許多早應執行之改革與聲音,是否聽到了?
如房價亂象,房價痛苦指數一直提高,為什麼不把這最大問題先處理?
國家事業與行政公務部門支出龐大,各地方舉債逼近達法定上限
該先處理的,應該是這些問題,台灣的內外,總體經濟發展等問題,
而不是一刀砍向目前仍屬穩定的資本市場。
台大經濟系教授、財政金融組召集人 林建甫
持續改革 「國際孤兒」向前衝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馬英九總統的第二任期,可以大刀闊斧的改革。新人新氣象,但重要的是,要許百姓一個有希望的未來。
首先,民眾擔心我們會不會希臘化?歐債危機的教訓是,債台高築終究要出事。我們沒有外債,但是過高的福利支出,寅吃卯糧,政府若不能開源節流,台灣遲早會希臘化。希臘還有歐盟可以靠,IMF進行援助。台灣是國際組織的孤兒,要靠誰?
財政部國債鐘顯示,截至四月底止,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為四點九七兆元、短期債務未償餘額二五七一億元。
依近年攀升速度,二○一六年時累積國債將高達五點九兆,甚至破六兆。政府債務不能再膨脹,否則都會算到馬頭上。不再濫開選舉支票,量入為出,是未來要堅持的原則,因此總統應協調朝野,建立共識,建立制度。
其次,要善用財稅改革,縮短貧富差距,給年輕人希望。薪資所得,已經貢獻極致稅收。非薪資所得部分,要想辦法拔毛,來減低所得分配的不均。稅負的公平正義要能落實,但不能殺雞取卵。任何經濟行為,成本效益的計算,賦稅多寡,影響巨大。證所稅,紛擾之下,帶來很大不確定性,應盡快落幕,免得打擊市場的發展,甚至傷害公平正義的本身。
另外,都會地區房地產價格高漲,仍是最大的民怨。解決之道,迅速拉高土地公告地價、公告現值,房屋評定現值,讓非自用住宅,繳交高額地價稅、房屋稅、土地增值稅,乃至於不動產買賣的資本利得稅。一方面充實地方稅收,二方面降低炒房者的誘因,空屋就會釋出,房價就會回落,年輕人就有能力買房,是一舉多得之事。大陸最近打房頗具成效,但打房靠限購令、限價令是違背自由意志。建立合理的房地產稅制,是破除華人好炒房產的不二法門,成為兩岸三地的表率,是總統可以歷史留名的大好機會。
第三,發展金融業來發達經濟,是短期內應該著力的方向。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應該更名為「金融監督管理發展委員會」。將「發展」訂為核心業務。長久以來,金融業飽受利差過低所苦,加上家數過多,走向削價競爭,導致獲利力居亞洲倒數。未來應大膽開放。開放的同時,也須注意到相對應的風險控管,才能避開金融危機。只有體質健全的業者,才能夠發揮應有的競爭力,因此需搭配合理的分級管理制度。透過各項管理指標來區分業者體質的優劣,並給予不同的開放空間。如此設計,金融業可以蓬勃發展,開創台灣新機會。
營所稅降到百分之十七點五,在國際上已經是非常有競爭力,兩稅合一也避免了重複課稅。但對於能夠掌握未來經濟利基的新興產業,能夠擴大就業機會的傳統產業,則是要結合財經部會修除障礙法規、給予誘因,以利經濟發展,創造就業,給民眾一個更好的未來。
原文: 持續改革 「國際孤兒」向前衝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