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ECFA重大挫敗後,財經官員幕僚好一段時間不敢提及談判,深怕遭受牽累。
相關人員個個有如盲刺在背,好不容易等到斬首行動結束。
由於老闆態勢明顯, 為保前途,新任ecfa主管及經辦深知「無論付出多大代價,
也要讓高層樂開懷」。官員受訪也私下也表示, 前2次內容對台灣出口中國的影響
金額極小不夠作為宣傳,接下來只好用衝營收的方式接替,必需趕在中韓FTA前簽
定也是自曝談判弱點。
因此4月初談判的服務業內容,我方主動開放程度將超乎預期。
衝數字營收包含:
1.爭取面板免關稅(中國開放)
2.放寬金融業在台募資轉投大陸規定(台灣開放)
3.放寬金融商品投資大陸比重(台灣開放)
4.開放中國汽機車整車進口免關稅(台灣開放)
5.開放鋼鐵業中下游輸入台灣免關稅(台灣開放)
至於農產品生鮮等等,由於第一波開放對民氣操作貢獻不大,因此今年是否"來得
及"再談不得而知。
供參考。
==================================================================
3/30更新:
金融已經直接開放一半,
1.保險業開放3000億
金管會亦鬆綁保險業資本適足率(RBC)規定,讓業者可順利投資大陸股、債市。原本規定,保險業投資大陸有價證券,最近一期財報的RBC,必須達250%以上,新規定降到200%以上即可。
預計整體業界投資國外市場將多出近3,000億元額度
2.保險業可以投資普通級BBB+高收益券,多出1,000億元。
金管會昨天預告「保險辦理國外投資管理辦法」修正案,主要是配合保險法146條之4修正,外幣保單可以不列入國外投資額度。額度可從業主權益的40%提高到60%。
3.中國地區特別開放RBC200%即可,刪除評等AA以上及RBC250%。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