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搜股網.王伯達..
友達中科環評案: 財團的傲慢,愚蠢政府的專制,老百姓的無奈
直覺這案子查下去,應該還有不少收賄貪汙的內情會爆出來!
因為看到了李焜耀的痛批,引起了我想要了解一下來龍去脈的興趣,所以就Goolgle了相關的報導。其實結論很簡單,既然一開始環保署通過的環評就是有問題的,當然中科的開發案就不合法,我認為這邏輯應該能用法律上的「毒樹毒果」理論來解釋(先聲明我不是法律專家)。而2008年高等行政法院已經判決環保署敗訴且中科基地應停工,到了2010年初環保署上訴遭駁回,全案確定,到這個時候應該也沒什麼好再吵的了。
2006年
環保署以「全案有條件審查通過」中科三期后里基地環評審查,認為僅須書面審查,無須進入二階段環評。但環保團體當時認為開發案對居民健康有顯著不利影響,應進入第二階段環評,提出行政訴訟。
2008年
環保團體控告環保署審查違法。1月31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依環評法規定,第一階段環評只是書面審查,真正環評始於第二階段,而中科三期七星農場營運初期汙水將就近排放到園區北側,對農民灌概、居民用水,有相當影響,判決環保署敗訴。環保署敗訴,通過的環評審查無效,依判決結果施工中的中科七星基地應停工。環保署提起上訴。
2010年1月
環保署提起上訴遭最高行政法院駁回,全案確定。
從這個來來往往的順序來看,2008年高等法院判決之後,中科基地本來就應該停工,也因此,相關廠商在這之後的投資別說是申請國賠了,違法動工沒叫你拿錢賠國家就很不錯了,還國賠咧!
根據新聞資料顯示,2006年環評有條件通過是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關說所致,既然需要關說,想必廠商的環評結果是不合格的,否則何需關說呢? 那麼應該反過來思考的問題是,這麼多年都過去了,為什麼友達還是無法達成環評的標準呢? 為了成本? 為了利益? 或著面板產業本來就是個高度污染的產業? 畢竟友達過去確實是有過不良紀錄的。
假設以現在的技術來說,面板產業注定是會產生高污染,那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台灣究竟需不需要為了面板產業而放棄環保呢?
思考一下1994年爆發的RCA事件吧!
二十年前,世界上沒有面板業。二十年後,面板業可能也不會存在。
二十年前,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二十年後,我們的子孫肯定還會需要這塊土地。
我們真的需要為了扶植面板產業而犧牲這塊土地嗎?
就算台灣的電子產業鏈需要面板,但面板廠真的需要蓋在台灣嗎?
產業政策是要持續前進的,若非如此,現在的台灣可能還在做紡織、製鞋跟製帽產業,如果政府看到的只是短期的經濟效益與就業而專制的扶持傲慢的財團,那麼台灣的民眾就永遠只能在泥淖中繼續打滾下去了…
========================================
面板要去大陸就趕緊滾吧...
記得欠台灣銀行的錢先還還...不要又債留台灣了!
一年生產毛額只有幾兆台幣,占台灣的GDP沒有很高啦,
這些人加上他們的家人大概只有百來萬(個人臆測),
資產-負債-遷移成本 = 正還負?
好像不太可不不債留台灣,
韓國決定繼續國外借款(外債),
外債上看3800億美金,
舉債建設(借錢給財團),
台灣0外債,是不是該把面板業收歸國有,
再借1000億美金,來整合面板廠,
跑去大陸生產?
聽說大陸已經不會核准低世代的技術、面板廠設廠了,
因為根據不可靠傳言產量過剩,最近才倒了一批低檔貨到市場。
綠手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