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與18世紀的法國金融危機 By 詹姆士

原文位置

別害怕 這篇內容不是討論甚麼生硬的過去經濟歷史 要寫得多仔細我也寫不出來~  我想說的是 過去歷史不斷重演的人類慣性又重複發生~



18世紀的法國金融危機與現在我們身處的經濟環境極其類似 昨天晚上 FED宣布了一項新的利率操作(力抗經濟低迷 聯準會祭新招 「扭轉」4000億美元公債) 簡單來說就是要壓低長債的利率 此舉 仍然是一種創造寬鬆貨幣的市場操作 市場的態度顯然不太領情 盤勢於昨晚尾盤急遽的往下重挫 最後三大指數下跌超過2%~



就像一句俗諺-老狗變不出新把戲 我們正在重複的發生18世紀所發生過的金融危機 簡單說明 當時法國為了要解決財政赤字的問題 重用john law以及採用他的創新作法 即使用紙幣代替錢幣(金幣 銀幣) 在初期 因為紙幣的流通性優異於錢幣 且發行成本低(紙鈔比鑄幣還要便宜) 因此讓法國政府嚐到甜頭 財政赤字解決了 商品價格上揚  股票不斷創新高 於是由john law所帶領的皇家銀行增加紙鈔的發行量 激情過後 投機退潮 人們不再信任紙幣 大量的將紙幣換回錢幣或是貴重金屬  並且將錢幣與貴重金屬運出國或是藏在自家的床底下~  



很熟悉的場景吧 紙鈔的發行量暴增 流通性應該不會有問題啊 但為何流通於民間的貨幣周轉率反而下降 反而緊縮~   原因在於對紙鈔(貨幣)的不信任 相對於現在的狀況 黃金價格的狂漲 也是對美元的一種不信任的結果~  加上我個人的看法  現在各國政府不斷地對市場注入龐大的流動性(買回公債 twist QE系列 壓低利率) 為何股市還是狂跌? 就像18世紀法國人將錢幣藏於家中床底下的做法一樣 不管是企業或是銀行 儘管各國央行不斷地注入流動性到市場上 但資金會被企業或是銀行Hold住 不會將資金用於放貸或是投資~



這樣會造成一種資金緊縮的效果 金融機構不敢放貸是因為放出去的錢可能變成呆帳 企業不敢投資或是增聘員工是因為對未來景氣的預估偏向悲觀 所以 市場的源頭(央行)雖然將資金注入金融體系 但資金卻卡在金融機構這個中介單位 企業雖然有貸款額度 卻不使用 ~ 央行欲創造的貨幣效果宣告失敗~



歷史不斷的重演 景氣不斷的循環 這一次各國政府或許Hold不住了 因為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 景氣的波動永遠無法以人為來改變這種自然現象 繁榮必然帶來衰退 更何況 這個繁榮也許是用力造出來的~~  James

2011-09-22 11:47 發佈
同意!版主真認真,查了好多資料,我也查了一下,米國用了不該用的伎倆
JAMES4622 wrote:
原文位置別害怕 這篇...(恕刪)


凱恩斯經濟主義 VS 新自由主義 ..........

都在範本裏打滾!

該如何做對的事!

...
別人使出絕招被你當成兩光?
伯老真的兩光?
想一想,OT之後短債利率會不會上升?
我用問題代替回答
想清楚
伯老真的兩光?
這才是絕招

mopher wrote:
別人使出絕招被你當成...(恕刪)


用你的話來回答你 如果柏老不兩光 那為何還要出絕招~~
我的部落格 詹姆士看世界

JAMES4622 wrote:
用你的話來回答你 如果柏老不兩光 那為何還要出絕招~~


因為前面的招式太爛了,血條快用光了只好集氣用絕招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