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汽車產業 vs 消費電子產業

最近想要找工作,畢業論文是關於車輛研發方面的,想找機構工程師的工作,

但對於產業別一直很疑惑,到底應該持續自己的專業,投入汽車產業,

還是要走向消費性電子3C產業,我人在台北,在台北這兩種產業的需求都不算小~

跟朋友打聽之下,電子產業的機構工程師比較操,但相對年收入比較高~

但沒有打聽出來到底差距有多少~

就前景而言,汽車產業的前景似乎不是很明朗,雖然國家有支持,

但相較消費性電子,消費性電子產業似乎比較有穩定且明朗的未來,

各位板上的前輩,如果是你們,會投入哪一種產業呢?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可否給小弟一點建議?
2011-07-20 10:50 發佈
找你有興趣的產業/產品, 找你下班後都還會念念不忘, 繼續想的工作.
興趣在哪裡, 時間就在哪裡, 時間在哪裡, 成就就在哪裡, 成就在哪裡, 財富就在哪裡.
初出社會, 別太在意薪資, 十年後回頭看, what a joke.

aron.yang wrote:
找你有興趣的產業/產...(恕刪)


大大有所不知~

話說我朋友在五年前~也是這麼想的~

所以~當了某上市半導體廠的機構工程師~

不過在第三年半的時候~他看著朋友買車買房~

自己什麼都沒有~所以他認命了~

轉換跑道到台積電當設備工程師~

現在買房了~也結婚了~

還記得他跟我說~到台積電面試時~

人資跟他談薪水時~他報了當時的薪水~

人資回說~怎麼這麼少~

所以~小弟才認為產業別、薪水真的很重要~

至於興趣~小弟倒是認為機構就是興趣了~

作什麼樣的機構~都還是機構的範疇之內~到也還好~
選大公司就對了, 升遷等管道也較暢通
就算將來公司沒落, 跳槽到小公司也都可以當主管, 選擇性會較多
汽車產業 vs 消費電子產業?

二合一
電動車產業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電動車產業

+1
社長島耕作裡有說...目前日本幾個重量級的消費電子大廠都想切入這一塊
對照從部長島耕作到目前為止的世界經濟情勢走向
個人認為確實可以考慮
新三民主義:鄉民,公民,庶民
在台灣..汽車產業較差
因為市場實在太小..研發成本不見得能回收
研發/生產中心改設大陸效益更高

而且公司一賺到錢,就急著向大陸丟
台灣工廠只能用老設備湊合生產..人員薪資也是...

集團首腦根本就不踏進台灣工廠了...

三不五時..還一堆集團中的冗員(縮編後的淘汰品)跑來空降....完全阻斷人事昇遷制度....

您還想進汽車業嗎?

PS:台灣地型起伏大,不適合"純"電動車行駛
續航距離難以估計,萬一掛在山區就完蛋了...

汽油車隨便1台機車買10公升救命油,2分鐘可以上路
電動車到那充電? 充電多久? 或叫人..大..老...遠...送專用電瓶來?(前提是可拆換設計)

水云 wrote:
汽車產業 vs 消費電子產業?
二合一
電動車產業


跟我想的方向一樣耶~~~!! 不過我想到的是車用電子.
幾乎沒有既有品牌形象問題, 市場也才剛開始起步...

電動車產業, 要等它開花結果我看十年跑不掉... 不過
一旦開花結果, 可能就像台灣在半導體剛起步的時候就
進去的人撐到現在一樣了.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在104找了一下關於電動車產業的需求人才,發現其實汽車大廠開的缺很少,

且大部分並非直接針對電動車研發需求, 而是應用推廣人才,

倒是電動機車的需求比較旺盛。

電動車有很多技術的瓶頸,尤其是在電池技術更是發展許久,尚未突破,

投入一個新興產業,若干年後,產業成功了,自然就成為先鋒部隊,

但若干年後,產業失敗了,要轉職轉產業,卻連經驗都沒有,

風險真的很大,因為,中年轉職也是大不易!

不得不把產業性考慮清楚。
台灣的電動車產業 還很不成熟

除了中華電動機車 已經做出點成績

其他大部分廠商 還是拿左岸CKD的方式在進行

一方面是技術有瓶頸難以突破

二是政府根本不重視(大陸為電動機車最大市場)(電動汽車NISSAN LEAF,GM VOLT,TOYOTA PRIUS最大市場還是在美國)

台灣在這一塊真的還早

傳統汽油車 靠著政策的保護 商人免於進口品的競爭(加入WTO價格不減反增) 東偷西偷安全配備
其實賺得還不少(有興趣可以查一查和泰車這幾年財報)

白話點說

消費電子產業有機會有可能在10年賺到傳產汽車業30年才賺到的薪水 我是說有可能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