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有關QE1、2的問題,請厲害的大大為我解答吧!!

在看了這麼多的分析師、投顧甚至是電視名嘴,說了很多關於金融風暴後美國為振興經濟的事,大多都是批評美國為了救市而採用印鈔票的政策,而害了世界各國的說法。而小弟我小小學過經濟學,總覺得有些地方想不通(因為沒有認真讀書的關係,哈哈),所以希望大大為我解答,但是因為小弟仍太淺,如果問出了爛問題,請大家手下留情,我會改進的
過去世界上我個人認為世界上共可分為三大經濟體,美國、歐元區以及新興市場(雖然日本也為一消費大國,但他本身也為國內景氣蕭條所苦,所以暫時不算進他),然而暫且先不討論是為什麼導致金融風暴的發生(畢竟發生了再追究也沒用,解決才是當務之急),2008年美國發生二房事件,年底又爆發歐債危機,三大經濟體三個有兩個出問題,世界經濟岌岌可危,政府勢必要有所作為,經濟問題在經濟學上共有兩種方式來做處理,一為財政政策(如減稅、增加政府投資…等,沒記錯的話),但以上方法要看見成效,也要有相當的時間,因此在當時全球金融宛如風中殘燭的同時,振興方案刻不容緩,只怕尚未看見成效,經濟大蕭條就又再度出現了。因此美國就選擇採用貨幣政策,QE1、QE2就紛紛出現了。
QE1、QE2實施後,造成美元大量流入市場中,根據經濟學的理論,此時美元的供給開始放大,供給增加後價值便逐漸下降,因此美元相對於其它貨幣便呈現貶值的走向。而據我所知(其實是投信給的統計資料,哈),美國就業人口約略六成還七成,是中小企業所創造出來的,而美國中小企業過半以上也多以出口為導向,因為在國內市場拼不過大型企業的規模經濟,因此美元弱勢則剛好可使中小企業們在匯兌上產生利益,對於公司不無小補,且弱勢美元的關係,使得出口企業在報價也能具有更大優勢,公司虧損不再增加,間接也能使公司裁員的腳步放緩,進而也可使美失業率不再劇烈惡化,雖無法即時使朱業率降低,但也產生些許的幫助,而且大量貨幣進入市場中,多少也可刺激市場消費。
然而金融政策是個雙面刃,有一好沒兩好,大量貨幣流入市場後,金融投機客紛紛將資金轉入金融商品市場,甚至於農作物商品市場,且流入其他國家尋求更大的投資獲利空間,由於以上的現象造成了所謂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房市上漲、油金大漲,皆是因貨幣寬鬆政策所引起,因此追究到底,大家紛紛將矛頭指向了美國。
但如果當初美國未使用貨幣政策,世界第一大消費國因此而陷入經濟蕭條,以像台灣為例,台灣正是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當美洲經濟倒下後,再加上歐元區發生債務問題,當二大經濟體經濟倒下後,以經濟學的原理,消費勢必受到相當大的壓抑,此時台灣引以為生的電子產業,因非屬生活必需品,在民生消費上必成為首要縮減的項目,因為台灣佔生產毛額為大宗的電子產業可能將面臨崩塌的狀況,此時台灣受到的影響或許會比未實施貨幣寬鬆政策還要嚴重。
然而我也只是個收入不高的小市民,物價上漲的問題也深深打擊我,但如果從我個人學藝不精的經濟學理論裡,QE1、QE2的實施似乎也並非是完全一大錯的決定,只是金融政策並無法兩全其美,要魚又要熊掌,且在全球自由金融的制度下,勢必也會有許多金流進入金融炒作市場,造成無可避免的許多炒作行為。但在電視上、雜誌裡甚至是許多人的口中,都說貨幣寬鬆政策是一個超級大錯誤,完全就不該實行,然而我的以上思考下,卻認為貨幣寬鬆政策是當下情勢所必須之作為,並非是一個大錯的政策,只是物價上漲就是副作用之一,所以現在我在想是不是在以上我的思想邏輯中,是不是有什麼環節或關鍵是我錯過或錯誤了,使得我的想法錯了,所以希望是否有神人能為小弟解答一下,感激不盡!!
2011-07-17 1:3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QE1 問題 大大

R.O.C wrote:
在看了這麼多的分析師...(恕刪)



我先搬個

樓下的繼續
http://blog.sina.com.cn/skyinwell
坐井望天,一個非常有深度的部落格,相信你的問題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經濟發展不可能只靠印鈔票,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效果有其極限,判斷標準就是通貨膨脹。

當通貨膨脹高到一定程度,就是擴張性貨幣政策到達極限之時。

這時候再印鈔票可能只造成通膨而無法進一步刺激經濟,而這是所有央行最害怕的狀況。

要不要有qe3 Bernanke 就顯得保守很多,原因就是美國核心通膨慢慢接近臨界點。

以上是個人淺見。
你的論點沒有錯
連教科書上也這麼說
提振景氣、溫和的通膨是有利景氣的

美國的作法跟90年代日本的央行作法一樣
都是為了救市而印鈔票
連中國在08年後的方式都一樣是印鈔票救市
然而這幾年的中國CPI飆漲、確實是印鈔票後所帶出來的通貨膨脹
但是很奇怪、大家只知道一昧的說美國的量化寬鬆錯誤
但實際上、中國的量化寬鬆才是引發通膨的危機(現在又開始緊縮了)
這卻沒人去指責或討論
唯一能解釋這種厚此薄彼的現象、就是金融海嘯後、一堆人死在美國手裡
所以產生反美情節(我身邊就有些案例)

其實、一樣印鈔票為何美、中兩國的CPI差那多呢
簡單說、一個是開放自由市場、一個是封閉市場
中國基本上還屬開發中國家、很多產品還是以高關稅管制
尤其是奢侈品或有關國家民族工業產品、甚至於通路也被有心人把持
所以中國的CPI飆漲、很符合教科書理論

而美國等國家、其市場已達成熟自由階段
便宜的外國貨、可以大量的進口、抵銷通膨
產品價格也較具比價效應

從日本案例中、近20年來經濟走向違反了很多傳統教科書理論
這種量化寬鬆引發通膨、在工業國裡已不具威脅
反倒是封閉體系國家中、深受奇苦



一樣印鈔票為何美、中兩國的CPI差那多呢

一個主要全球貿易結算與儲備貨幣
一個目前沒這個功能

R.O.C wrote:
所以現在我在想是不是在以上我的思想邏輯中,是不是有什麼環節或關鍵是我錯過或錯誤了


因為我們的經濟學都是凱因斯學派的,當然會覺得美國印鈔是對的

但是奧地利學派的對這點是大加撻伐

而凱因斯學派一定是政府喜歡的學說,就跟封建制度喜歡儒家思想一樣

enzolin168 wrote:
從日本案例中、近20年來經濟走向違反了很多傳統教科書理論
這種量化寬鬆引發通膨、在工業國裡已不具威脅
反倒是封閉體系國家中、深受奇苦


這個甚麼因為封閉體系國家所以飽受通膨,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而日本的經濟走向違反了傳統教書理論,正是因為傳統的教科書有根本上的嚴重錯誤

kantinger wrote:
一樣印鈔票為何美、中兩國的CPI差那多呢
一個主要全球貿易結算與儲備貨幣
一個目前沒這個功能


這個解釋才是正確的


簡單的說,2008年美國經濟慘到利率降到0~0.25%都救不起來,還得要實施QE1、QE2才有起色,只是利率沒有存錢的人要付利給銀行而已,這種美金的實質利率算是負的了吧,看黃金就知道了,所以沒事別亂抱美元就是了....哇哈哈哈
不要被課本綁死了. 經濟學家的理論真的有用, 最有錢的人就是諾貝爾經濟學得獎人.
戰爭帶來利益, 美國又是帝國主義... 那QE1 QE2 是用來量化寬鬆, 還是另有所圖 ?
以下開放編故事

R.O.C wrote:
在看了這麼多的分析師...(恕刪)


跳躍式的分享..

1. 預期心理
2. 停滯性通貨膨脹
3. 失業率居高不下.進入通縮.進入通縮就沒救了.政府束手無策

美國可以考慮學台灣發消費券.效果會比印鈔票後遺症少.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