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世界上我個人認為世界上共可分為三大經濟體,美國、歐元區以及新興市場(雖然日本也為一消費大國,但他本身也為國內景氣蕭條所苦,所以暫時不算進他),然而暫且先不討論是為什麼導致金融風暴的發生(畢竟發生了再追究也沒用,解決才是當務之急),2008年美國發生二房事件,年底又爆發歐債危機,三大經濟體三個有兩個出問題,世界經濟岌岌可危,政府勢必要有所作為,經濟問題在經濟學上共有兩種方式來做處理,一為財政政策(如減稅、增加政府投資…等,沒記錯的話),但以上方法要看見成效,也要有相當的時間,因此在當時全球金融宛如風中殘燭的同時,振興方案刻不容緩,只怕尚未看見成效,經濟大蕭條就又再度出現了。因此美國就選擇採用貨幣政策,QE1、QE2就紛紛出現了。
QE1、QE2實施後,造成美元大量流入市場中,根據經濟學的理論,此時美元的供給開始放大,供給增加後價值便逐漸下降,因此美元相對於其它貨幣便呈現貶值的走向。而據我所知(其實是投信給的統計資料,哈

然而金融政策是個雙面刃,有一好沒兩好,大量貨幣流入市場後,金融投機客紛紛將資金轉入金融商品市場,甚至於農作物商品市場,且流入其他國家尋求更大的投資獲利空間,由於以上的現象造成了所謂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房市上漲、油金大漲,皆是因貨幣寬鬆政策所引起,因此追究到底,大家紛紛將矛頭指向了美國。
但如果當初美國未使用貨幣政策,世界第一大消費國因此而陷入經濟蕭條,以像台灣為例,台灣正是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當美洲經濟倒下後,再加上歐元區發生債務問題,當二大經濟體經濟倒下後,以經濟學的原理,消費勢必受到相當大的壓抑,此時台灣引以為生的電子產業,因非屬生活必需品,在民生消費上必成為首要縮減的項目,因為台灣佔生產毛額為大宗的電子產業可能將面臨崩塌的狀況,此時台灣受到的影響或許會比未實施貨幣寬鬆政策還要嚴重。
然而我也只是個收入不高的小市民,物價上漲的問題也深深打擊我,但如果從我個人學藝不精的經濟學理論裡,QE1、QE2的實施似乎也並非是完全一大錯的決定,只是金融政策並無法兩全其美,要魚又要熊掌,且在全球自由金融的制度下,勢必也會有許多金流進入金融炒作市場,造成無可避免的許多炒作行為。但在電視上、雜誌裡甚至是許多人的口中,都說貨幣寬鬆政策是一個超級大錯誤,完全就不該實行,然而我的以上思考下,卻認為貨幣寬鬆政策是當下情勢所必須之作為,並非是一個大錯的政策,只是物價上漲就是副作用之一,所以現在我在想是不是在以上我的思想邏輯中,是不是有什麼環節或關鍵是我錯過或錯誤了,使得我的想法錯了,所以希望是否有神人能為小弟解答一下,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