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世光主持東森財經曾討論台灣權股價指數全球獨創與他國計算不同因而失真,比照他國計算,其實現在是1萬6千點?
又最近高點之股票總市值占GDP比值是174%,過去歷史高低點是170及70左右,且總體殖利率創新低只有2%多,所以現在是相對高點?除非GDP持續大成長,否則很難大漲?
如果是,難怪最近會暴跌?
世光很厲害!
蘋果股價還不照樣創新高
製作團隊的思維邏輯太簡單
往往把事實背後的意義給簡化
結果呈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
感覺上越來越像是個「販賣恐懼」的節目
套一句托斯柯藍尼的話
「經紀人(券商)要的是成交量,希望交易人多多作交易」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媒體
「媒體要的是收視率,他只在乎觀眾有沒有看他的節目」
以至於話題講得越聳動越是吸引人,他可不管看他節目的投資人是賺是賠

李則能 wrote:
2/10世光主持東森財經曾討論台灣權股價指數全球獨創與他國計算不同因而失真,比照他國計算,其實現在是1萬6千點?
又最近高點之股票總市值占GDP比值是174%,過去歷史高低點是170及70左右,且總體殖利率創新低只有2%多,所以現在是相對高點?除非GDP持續大成長,否則很難大漲?
如果是,難怪最近會暴跌?
世光很厲害!
全球的【一般指數 v.s. Divid 指數】
全世界『好像』只有台灣
是 Divid 報酬率高於一般指數
喔 ...
Divid 可以說是股利指數
也可以說是報酬指數
換句話說
全球是全球指數報酬率高於全球"報酬"指數
台灣是加權"報酬"指數報酬率高於加權指數
這一點,電視上『沒有人』講過

IOO v.s DOO ( 全球 100 v.s. 全球股利選百 )

ACWI v.s DWX ( 全球指數基金 v.s. SPDR 的全球股利 )

0050 v.s 0056 ( 台灣五十 v.s. 台灣高股息 )

把股利滾進去的指數
對照全球,台灣才真的叫【利滾利】

PS︰
相對於【全球】
【全球】對於股利都是『減法』
只有台灣
認為股利 ( 報酬 ) 還要滾進去、還變成『加法』
【全球】並沒有這樣說

故得證
【加權"報酬"指數】才是全球首創的指數
全球沒有別的地方,有這種《把股利 ( 報酬 ) 滾進去,比"基礎指數"報酬率好》的指數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