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 1/17 實施資訊揭露新制

大家覺得新制實施後,對投資決策有何影響?

以往以「委買、委賣張數」的差異,判斷當日大盤的買氣,
實施新制後,股票、權證、基金的委買、委賣張數會分開揭露,
尤其權證的價格通常都比股票低,委買、委賣張數可以掛很大,
以舊制來說,股票、權證全部混在一起統計,多少會造成決策盲點 @@

===============================================================
證交所將於1月17日實施資訊揭露新制,整理如下:

一、大盤指數及成交、委託統計資訊:由現行的每30秒調快為「每15秒揭示一次」。

二、統計成交資訊:原為整體市場一類,將增加「基金、股票、認購權證及認售權證」等四類,揭示內容包括「成交金額、數量、筆數」。

三、統計委託資訊:原為整體市場及基金等二類,將增加「股票、認購權證及認售權證」等三類,揭示內容包括「委買 (賣)、漲停委買 (賣)、跌停委買 (賣)的數量及筆數」。
2011-01-15 13:24 發佈
我只知道期指自從揭露資訊改成每秒四次之後
極短線就越來越難做了
可是我自己從 1/17 之後的觀察,感覺委買賣數據跟 1/17 以前,好像沒有什麼差異....

http://www.twse.com.tw/ch/trading/exchange/MI_5MINS/genpage/Report201102/A12520110208.php?chk_date=100/02/07
而且證交所的「每15秒委託成交統計」數據,也沒有另外註明是分開或是混合揭露的數據。

證交所真的已經分開揭露了嗎?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