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引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第二十六則,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此第一境也。一個人想要成功,首先須深切自覺、立定志向,而且在尋找目標時,雖然懷有崇高的理想與抱負,但會有曲高和寡的孤獨與滿懷的愁愴與迷惘。我則將這階段看作『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階段。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此第二境也。當確立好人生目標後,就要在全心全力的投入下,朝著此一理想勇敢而無怨無悔的努力追尋、探索邁進。雖然過程中會遭遇許多挫折、磨難,不放棄那份堅持,積極進取、不斷努力。我則將這階段想成『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階段。
三、『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首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這是在經過熱切的努力追尋、奮鬥,而且是一步一腳印,堅持到底之後,才能達到水到渠成的境界,完成既定的理想和目標,驚喜的嘗到成功的甜美果實和喜悅。我又將這階段看成『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階段。
要能投資成功其實是一樣的,多少投資者前仆後繼,目的就是為了要達到第三境界,可惜的是大部份只在第一、第二境界之間來回遊走,很少人能到第三境界,為什麼呢?關鍵就在於『思考』,而且是持續性的思考。因為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而持續的思考並不比持續的勞動花的時間少,假使想投資賺錢卻懶得思考,這樣一來得到的錢可能比身體勞動賺的還來得少,甚至還虧損呢!有緣人共勉之。
水云 wrote:
朝朝勤拂拭︰黑板上,天天被擦掉的是什麼
本來無一物︰內心之中,該無的是什麼
就是『煩惱』呀!煩惱心所有六:貪、嗔、癡、慢、疑、惡見。
一、貪是貪欲,非義而取,心無厭足,曰貪。
二、嗔者嗔恚,嗔心起時,對家人眷屬、乃至眾生,心生憎惡,輕則惡聲詬罵,重則刀杖相向。
三、癡者無明,無明者,迷昧不覺,不辨是非,謗無因果。
四、慢者驕傲,慢也就是恃物而驕,不知謙卑,輕蔑他人。
五、疑者信之反,疑也就是對於所有因果業力,都猶豫不信,所以處處障礙,無以為善。
六、惡見,即不正確的見解,此又稱邪見。
時時勤拂拭,意在除去煩惱心,此為吾等凡人之境;
本來無一物,意在本無煩惱心,此為上蒼神佛之界。
Jesus is Lord. 耶穌是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