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心得分享,來談談如何選股好了。光是台灣股市就有一千檔以上的股票,吾人都是升斗小民,哪有能力自行選股?話雖如此,總不能設飛鏢去選,這樣做的話跟猴子有什麼兩樣?為了維持人類尊嚴、與禽獸有別,這時一定要找到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標來作為導引,最好是參酌前人或投資有成之人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同時略為熟悉一下股票的歷史,必定事半功倍,而且比較不會受騙。葛拉漢、費雪、巴菲特、彼得林區等人都是一代股票奇才,同時都有相關書籍可以參考,就成為我所師法的對象啦。葛拉漢是有股票歷史以來第一位將證券做量化分析的狠角色,同時也是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在數十年前(約西元1937)所寫的『證券分析』一書,是一本劃時代的巨著,至今都無人可以超越。巴菲特曾說過:『在未讀完葛拉漢所寫的書12遍之前,絕不買進任何一張股票。』可見葛拉漢在巴菲特心中的地位。巴菲特曾經為了追隨葛拉漢,願意替他免費工作,可是卻被葛拉漢拒絕。不過後來葛拉漢發覺巴菲特的能力之後,還是讓他回來工作。巴菲特說過:『我身上流著的投資血液,85%來自葛拉漢,15%來自費雪。』
所以囉,就先從葛拉漢的選股方式來入門。因為『證券分析』這本書充滿了數字和統計學,很難令一般非學術界人士能夠看懂,所以後來葛拉漢又寫了『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一書,這本書也就是『證券分析』的改寫版本,如此一來比較符合一般大眾的程度。書中詳述選股的原則,只憑藉財務報表就可以投資了,不必拜訪公司或詢問他人。摘錄如下:
1.足夠的規模。
2.強勁的財務狀況。
3.過去20年來的股息發放未曾間斷。
4.過去10年內不曾發生虧損。
5.每股盈餘在10年間至少成長1/3。
6.股票價格不超過淨資產值的1.5倍。
7.股票價格不高於過去3年平均盈餘的15倍。
接下來看看費雪的選股模式,費雪在『非常潛力股』一書中提出了【尋找優良普通股的十五個要點】、【投資人五不原則】、【投資人另五不原則】,他強調與他人閒聊的好處,例如和熟悉一家公司特定面向的人、公司的競爭對手、供應商和客戶、同業公會組織的高階主管、以前的員工、公司的高階主管等多多的 talking,就可以拼湊出整個的投資畫面。不過我想這就是一般基金經理人在做的事吧!我們這類小散戶做起來可能很吃力。
再來就是股神巴菲特的選股方法,巴菲特師承葛拉漢(保守型)以及費雪(成長型)的方式。巴菲特沒有寫書,不過他的投資精闢言論都存在於他親自撰寫『波克夏年報』裡的【董事長致股東報告書】,除了報告所轄公司的營運狀況外,更不厭其煩闡釋他的投資理念。歸納來說有6點原則,洪瑞泰先生稱之為『巴六點』:
1.大型股(每年稅後淨利至少5000萬美元)
2.穩定的獲利能力(我們對未來的計劃或具轉機的公司沒興趣)
3.高 RoE 且低負債
4.良好的經營團隊(我們不提供管理人員)
5.簡單的企業(若牽涉到太多科技,將超出我們的理解範圍)
6.出價(在價格未確定前,請勿浪費雙方太多時間)
然後是彼得林區的選股模式,我覺得和巴菲特的大同小異,不過他是用一網打盡的方式,什麼都買,而且他很早就退休了,所以不多談。
最後以洪瑞泰先生的理念做總結,因為洪瑞泰先生鑽研巴菲特的投資精髓多年,他自稱讀過波克夏年報至少四遍以上,同時提出二個量化指標來挑選好股票,分別是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和盈再率(盈餘再投資率),他提到凡是具高RoE、低盈再率的股票就是好的標的,而且在GDP年增率低點的時候進場更能夠賺大錢。想學巴菲特的心法又不想看波克夏年報的話,我強烈建議只要看洪瑞泰先生所出的書,其實就可窺得全貌,也能夠應用在台灣股市的選股上。
總結來說,我覺得巴菲特會被人稱為股神不是沒有原因的,他的腦袋真的很聰明,同時也可能是運氣非常好,所以能成為股市裡的常青樹,也成為眾人仿效和崇拜的對象,他從11歲開始買入第一張股票,現在他已經80歲了。相信吾人只要秉持巴菲特的投資心法去選股,雖然不一定能大賺,可是至少可以做到不虧損。因為他對於投資的通則就是兩條:一、不要賠錢。二、不要忘記第一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