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財務長確認,二家公司高層已會面並啟動11代廠評估計劃,一方面新力剛出
清舊廠取得現金、另方面三星希望降低自建面板廠風險,因此一拍即合。
考量到競爭曲線(?),新廠將直接切入11代線以便後段切割大尺吋及小尺吋面板。
值得留意,台廠可在明年中決定是否再建11代線。
俊志e wrote:
量產不是問題
可是就算量產你買的下手嗎
1台可能要幾十萬 <--用sony 11" AM-OLED 換算
然後2年就會有色差
Sony V32A10
難忘那次看到的價格
109999 打叉叉
賣 99990

旁邊 Hitachi L32-H8800TA
賣 89990

若"現在"問小弟︰請賣 2 張 0050,買一台 Hitachi L42-ZP05 來享受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wtkao wrote:
幾代是如何定義啊?
還聽過8.5代,怎會有小數點呢? 呵呵
大家有沒有發現,生產面板需要高科技,能製造出生產這些面板的製造設備,也不簡單 @@
...(恕刪)
細節可能要請某些神人解答
我只說些我了解的
1. 幾代是如何定義?? 這個我不知, 應該是某國際協會吧
2. 怎會有小數點??
==> 假設今天8代廠的標準是1.6m* 2m, 主要生產某些尺寸(ex: 42")
--> 可是某些公司可能看好40" or 45" 市場, 他想要的玻璃可能是1.8m*2.2m
--> 這樣就比標準8代廠大, 此時有人就會稱這種尺寸為8.5代廠
3. 面板的製造設備?? 主要是日商跟美商(AKT, .....), 少部分是韓商; 多多少少跟半導體設備商有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