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來聊聊中天(4128)吧!!

看大家對生技醫療這麼看好
就跟大家聊聊中天(4128)吧
這支股票早在未上市前我已經持有了
到了2008/5/27 就全部出清 以下是我內人帳戶進出
本人帳戶還扣在老爸操盤手上
就來聊聊中天(4128)吧!!

為什麼要談這個呢
1.論壇上有許多人對未上市有夢想 我來經驗談
2.大家都說生技多夯 我來戳破
3.我們來檢視自己手中持股 是否有同樣的毛病
以下是中天(4128) 各項資料
就來聊聊中天(4128)吧!!
就來聊聊中天(4128)吧!!
就來聊聊中天(4128)吧!!
就來聊聊中天(4128)吧!!



先來談談我為什麼當初會在未上市時買這檔股票
買這檔股票當然不是隨便在未上市或興櫃挑一間覺得順眼或名稱超炫的 而是掌握可靠資訊的來源
而掌握資訊來源 是我認為在投資未上市很重要的點 連這間公司到底是啥都不知道就去買也未免太瞎了
在掌握資訊以後就是做功課 隨時從網路更新了解確認 回報的資訊 可信度與潛力

以中天(4128)來說 當初設立時是以台灣植物新藥平台為核心 以特殊酵素作平台 從大豆提煉出具有抗癌的物質
而當時美國FDA正好通過以植物提煉的藥品臨床實驗可以簡化 大大減少植物提煉藥的研發成本 也正好台灣開始喊生技產業 所以有遠景 (有爆發力)
而以這個技術平台 也逐漸發展許多植物提煉 並且利用這個抗癌物質做出"田中寶"這個化療輔助營養劑 所以目前為止都是新藥股 (有爆發力)
不過這個臨床實驗未完成前 他也只能當健康食品 而在此時我也透過另外關係從醫院得知 醫院曾一度公告禁止使用 可見研發過程很艱辛
可是在國家政策主導下 他還是以指標性公司上櫃 (終於熬出頭 股王要誕生了)
所以選擇未上市公司要特別注意 1.要做功課了解該公司產業 2.要是國家政策主導的產業 3.要有確實的資訊來源 4.要去印證資訊

可是上市櫃後呢....再來就是我要說的戳破
台灣並沒有新藥的公司 當初中天是標榜著會是台灣第一間做出新藥的公司 所以一路溢價增資 可是就在上市不久 就開始分割 成立控股公司 再將將最主要的公司金雞母新藥研發分割出去 只要一項研發一個階段後就分割 而公司營運就是只靠早在未上市前就有代工的"鐵劑"
而就在這逐步分割中 中天已經成為做"健康食品"的食品公司 而分割出去的公司所佔的股份又是少少的 研發前段都是中天(4128)燒錢 後面找人來分成果
即使真的有完成對於中天股東也是沒有多大利益 因為股份占太少 更何況這些分割的業務並沒有拿回現金
以今年為例 上半年的EPS是靠營運而來嗎? 其實是靠投資"佳格"賣"佳格"的價差賺的 可見在健康食品不管未上市或現在還是賣得不好
我們來談談尹衍樑.....
上次中天30元放棄增資的 據說大部分都是他吃的 而中天的大陸通路就是大潤發 說他是尹衍樑概念股也不為過 而要靠大潤發通路賣健康食品 也不是今年才說
早在剛上市就說過了 當時所畫的餅是幾十億 只是賣到現在 還是少少的 而他能稱為生技股嗎? 景岳(3164)都比他強
可見大潤發通路似乎也沒想像中的強 不過身為尹衍樑概念股 在潤泰全有戲唱的時候 跑龍套戲碼也不會少的

對於中天(4128)從上市到現在 他所提出的願景 其實並沒有實現 反而一步一步逐漸走向個食品公司 而不是個新藥公司
請看以下反紅
就來聊聊中天(4128)吧!!

他的核心價值已經改變所以能期望嗎? 當核心價值改變 就是本質改變 當本質改變如何能有相同期待?
問我持有這些年來的感想 只有一個還好沒成為壁紙 還小賺
可是對於原始小股東來說 能在從沒配股下小賺 還真是幸運
那現在本益比183倍 還真不知道尹老大能庇應他多久 這個夢也太大了 不輸唐鋒啊


P.S 如果大家有興趣 我下次在聊我的另一支未上市到上市的股票心路歷程 上半年才剛飆過一段的



2010-09-13 2:1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中天 4128
股票本來就是用炒滴!
萬X炒生技股炒好久了, 這期動用到三位大牌一起炒, 上期全版面都在報導
唉! 生技真是冷, 怎麼需動用這麼多資源來炒阿, 連電子總鋪師都出動了,
唐X靠588, 生技靠萬X, 不過萬X不會硬幹
重點是我會花錢買萬X看, 真的是浪費錢
對萬X的損失應該是浪費蔡總的時間吧!
bradintw wrote:
股票本來就是用炒滴!...(恕刪)

其實倒也不是生技都是不行....
翻開去年與今年有幾支生技財報其實都還真的很好....
只是這支...號稱要成為新藥公司
結果咧 結果咧.......
一個月賣不到1億
喔!!我想通了!! 那妳想開了嗎?!
投資理財版少見的好文章
幫推一把,可惜沒辦法按讚, 給您5分

台灣的生技公司遲早都會被戳破
就算有創新技術
要能從認證走到銷售
可能要花上5年以上的時間
如果不是像國外的超大型公司根本不可能靠藥品獲利
等多像中橡把技術賣出去,收收權利金

說實在的,要搞這一塊,應該要向韓國那套一樣
國家出面整合出一家大型生技集團,這樣資源與技術才夠啊

雙魚之海 wrote:
台灣的生技公司遲早都會被戳破
...(恕刪)


早就戳破了..
台灣的生技產業早就在10年已前就已被台灣VC及工銀及主力券商放棄了
連原本各公司由生科背景出身(其實還是大多是唸化學化工出身的混充)專看生技產業的分析師及研究員都解編了
...
生技股的特點就是懂得人少(連金融業,投資圈內的也一樣),股本小,好炒
如此而已...

連新加坡十幾年前搞生技醫療現也落得灰頭土臉不了了之..
生技產業不是靠生產代工,ME2的台灣玩得起的...

沒有原始創新式研發及深耕各地市場的國際通路品牌行銷
要想以速食低成本的想法經營生技醫藥產業
...難喔.

"新藥"...呵! 有那麼簡單可以"練"得出來啊...
把全國所有生技公司的股本加起來都不夠跑完一個能成功上市新藥的完整流程所需的資金.

至於政府的兩兆雙星...看看就算了..
連全國生技產品技術及研發能力最強的台糖都扮不成火車頭的角色
都是這種鳥樣子..

台灣生技業從最早的保生製藥及生技中心開始至今以推了幾十年..
還不都是原地踏步..
若要真的搞新藥, 時間都嫌太多了...

WHY? 有興趣再聊吧...
連國產疫苗都有人在利益充圖的考量下鼓動不懂的大眾扯後腿了
還能講啥?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