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手回憶錄註解】 6/28~7/2彙整

6/28【作手回憶錄註解】
全盤買進或殺出並不聰明,股票永遠不會太高,高到讓您不能開始買進,也不會低到不能開始賣出。但在第一筆交易後,除非第一筆出現利潤,否則別做第二筆。
【心得】
人性喜歡重壓一檔股票,賺才賺得多,但卻忘記了賠也賠的多。透過一小部分建立部位,走勢如我們預期向上走時,繼續加碼,這是法人分批買進的作法,也是長期能夠小賠大賺的不二法則。
但人性告訴我們這樣少賺很多、漲這麼多萬一加碼掉下來怎麼辦?股市漲跌不定,何時該加碼?何時不能加碼?涉及到主升段、末升段還是反彈波的辨識問題。當建立部位後,走勢發動速度越快、幅度越大、回檔淺的,是越讓人膽顫心驚、越能加碼的部位;相對走走停停,動不動就回到您買進成本價的,越是不能貪心的部位。
至於需要隔多少價位加碼?每次要加碼多少錢?這沒有標準答案,必須自己親自去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只有透過自己的經驗形成自己的信心,才能知道如何應變。
為何第一筆交易的利潤如此重要?因為它是為加碼壯膽的必要原則,有賺錢就有信心,越能克服股價走高追高的恐懼心理,相對回檔時,總體部位仍賺錢,沒有套牢壓力,較容易賣出部位;反之,當股價走高時,總讓人不敢追進,等到漲到天上去受不了進場時,馬上被套牢。

6/29【作手回憶錄註解】
我破產了,我應該在下跌的市場中,逐步增加空頭部位。你可以看出來,我觀察到了一些事實,但是沒有學會如何協調這些事實。我的觀察不完整,這樣不但沒有幫忙我,實際上反而妨礙了我。
【心得】
這是李佛摩在學會研究大盤波動而非個股漲跌後的重大挫折,我們可能藉由某些片面的資訊,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或經濟數據中看出一些警訊或遠見,但卻在操作的拿捏上犯錯,看法正確但是虧損。
例如當景氣由紅燈下滑為黃紅燈、資金M1B持續下滑、歐債危機發燒便認為空頭市場到了大力放空,卻被市場的反彈修理的一乾二淨。又如去年MOU,看好未來展望而進場,卻發現預期心裡早已漲完,買進套牢。
經濟學家為何不能成為優秀交易人?差別正在此。我們不能期望市場百分之百反應經濟,有時候大”多數”市場大咖仍不願意這麼快下跌?因為大家還沒玩完,答案就這麼簡單。市場上漲時,快倒閉的公司也救得起來;市場下跌時,再大的公司都有財務上的風險。風暴就是由於市場下跌時,其中一部份撐不住所造成的骨牌效應。很多漏洞一開始就存在了,只是當市場下跌時才能引爆出嚴重性。這也是為何巴菲特說當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
這也導致我們必須堅持核心理念卻又矛盾的必須同時保持彈性。為了在正確時機到來時仍健在市場中,我們必須停損,我們可能暫時錯了,錯在操作時機錯誤;也可能真的錯了,片面的資訊使我們判斷錯誤。

6/30【作手回憶錄註解】
我總是發現,研究自己的錯誤能讓我獲利。隨時都應該研究盤勢,判定適於操作的時機。如果你開始就正確,你不會看到自己獲利的部位遭到嚴重威脅,那麼你會發現堅持下去毫無困難。
【心得】
研究自己的錯誤,必需先紀錄自己的每筆投資,才能從中研究並反省自我。我們常看到人們高談闊論,某某股票我從20就開始看到100,果然漲上去了。但是他卻沒買,手上是一堆套牢的股票。要承認自己錯誤不容易,透過紀錄逼迫我們面對並回想自己的過失。
一直處於獲利,相對於虧損,在心理壓力上更加輕鬆,沒有虧損不緊張下能有較佳的思考品質(因當我們受到威脅時,全身的血液會集中到四肢上以便我們迅速反應威脅,但在投資市場,血液從腦袋抽走真是要命)。為何市場的方向在贏家的方向?例如當股價漲很多時,下面買的人不急著賣,下面放空的人急得要命,總是想不能再漲,再漲我可能要回補了。這就是為何開始時正確的重要,因為走勢一展開,價格是很難回到當初買進價位的,這就是趨勢。

7/1【作手回憶錄註解】
根據一個歷史悠久的交易理論,一支股票首次突破100、200或300時,股價不會在整數關卡停住,而是會再上漲一大段,所以如果你在股票突破重要關卡時買進,幾乎可以確定會賺到利潤。
【心得】
首次突破100、200或300表示的是上面晴空萬里,沒有任何賣壓。類似10周年慶、營收破兆這樣值得慶祝的觀念,而股市的慶祝就是大漲一段。人類偏愛整數,因為和諧與完整,當整數關卡結合新高突破,同時具備兩種條件時突破更加穩固。例如突破100時,要見到130應該輕而易舉而且非常快,如果猶豫不決慢吞吞的話,表示大有問題;如果突破100見到130很快的意思是,當突破100走勢不俐落又跌回100下,下跌也會很快,我們可以肯定踢到鐵板,市場不慶祝了。

7/2【作手回憶錄註解】
有一天,我在<巴黎先鋒報>上,看到一則新聞,說煉鐵公司宣布發放額外的股利。有人炒高股票價格,而且整個市場反彈相當強勁。這則消息根本就是在說:多頭集團仍在絕望地和大勢頑抗。在瀕臨銀根極度緊縮的空頭市場中,卻提高配股率,這是自殺行為。
【心得】
大家常說千線萬線不如一支內線,主力總是被神話。孰不知主力背負莫大風險,以前著名的四大主力全死於亞洲金融風暴中,因為手上的貨倒不出去
因此研判大局勢是如此重要,主力在吃貨炒股前都要詳細研判計畫。
這則其實主要說明事件導向,我們常看的報紙訊息其實分為幾類:
(1)財經記者:他們不是金融專家,他們在乎的是報紙銷售量,新聞吸不吸引人、標題聳不聳動,與消息本身真實性與如何影響股價無關。
(2)外資投信報告、投顧分析師:真正的外資報告根本不會流出,我們看到的是像券商的晨訊,推薦買賣個股,重點是要讓您下單,當然要多說點好的,看多是基本的,看空會減少下單量,盡量少說。國內分析師要的是顧問會員費,您越貪婪他賺得越多,當然要持續給您夢想!多!多!多!
(3)公司業者:經營階層總是有心的放消息,無論利多利空,通常老王賣瓜,哪有不甜的道理
(4)政府數據、大師、經濟學家:這些才是真正需要仔細推敲,隱藏寶藏的地方,但要讀懂需要下點功夫,普通人懶得去看。
(5)政策與政府信心喊話:政策對於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但要解讀出市場反應是需要下功夫的,政府信心喊話是基本職責。
你發現了嗎?這些人當中,沒有人是以分析市場獲利為主要目的,把自己的口袋交給他們保管,該放心嗎?

如何解讀報紙消息:
解讀報紙並非反向操作就可獲利,消息總是真真假假,多空混雜。
(1)在上漲趨勢中時,利空消息輕輕帶過,利多拼命上漲,報紙看來可信度高,但總是只能賺一點點。
(2)但在轉折點到時,絕對是相反的,一片的看好,是空頭頭部的徵兆;一片的看壞,是多頭底部的徵兆,這讓我們相當矛盾,身心都受煎熬,例如8395下來是一片財報新高的時候、7645下來是ECFA將簽的時候
光以上兩種就讓我們混淆不清,有時對有時錯,單看報紙的操作困難度是很大的!
每件事情都有正反兩面解讀,趨勢中應藉由報紙消息來確認自己的操作,做為停利停損。轉折點則由報紙消息相對股價的反應來確認轉折點,提供操作時機。
2010-07-24 12:31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