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美保險公司離台 稱只有臺灣讓史努比待不下去

仔細想目前在台灣土地上純外資的壽險公司還有哪些?
為什麼這些外資壽險公司又不是遇到母公司有難,但卻紛紛撤離台灣?
而台資企業也蜂湧承接這些外資的資產與保單,台資企業究竟是看見了外資沒看見的什麼?
另外,台資壽險公司投資房地產、股票,他們是有智慧?有遠見?還是有膽識?
=====================================================
美保險公司離台 稱只有臺灣讓史努比待不下去

大都會人壽臺灣子公司總經理孟子文表示,大都會全球策略都是一致的,不會為某市場特別調整,而臺灣市場近幾年的變化,已讓臺灣子公司的經營管理與其它地區有“很大的差距”,孟子文舉例,如大都會人壽集團要求,要發行20年期的壽險,就要有20年期的債券可以支應,臺灣根本沒有長年期債券,所以大都會人壽在臺灣根本不承接終身壽險保單。

孟子文還表示,大都會人壽臺灣子公司也不推出終身醫療險、沒有新臺幣儲蓄險,且只作定期保本型意外險,附加1年期的醫療險,及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的投資型保單。

孟子文表示,大都會人壽集團的投資策略,只買臺灣公債,公司債、基金、股票都不能投資,不動產也不買,在臺灣公債收益率降到1.5%左右後,大都會人壽收取臺灣的保費,只投資海外,因為投資美元債券至少7%以上的回報率,且由於大股東是美商,大都會人壽臺灣子公司海外投資約6億美元,完全不避風險。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0/59941/11419838.html
2010-04-22 9:09 發佈
因為政府有種種限制,外資無法為所欲為

當然就走了
台灣的壽險業生態本來就很特別
保險都不保險了
要兼具投資
還要保證還本
其實都偏離保險本質

上面提到的外商保險公司投資概念叫duration match
台灣的壽險公司也很少重視的
台灣的壽險業就是靠房地產及股票起家,政府容許這樣炒作也是因為他是屬於資本投資,也因為普通百姓要直接投入資本市場有其困難性,而且那些可以作長期效益,講白一點就是賺錢或賠錢的時候,就可以作帳面上的調整,讓損益波動不要那麼大,就是穩健的假象。
設限制把外商的保險公司弄走, 這樣本土業者才能夠隻手遮天
他們以為自己是 Google 嗎? TW 政府沒這麼差吧!?

外商壽險公司 因應歐美母公司的會計制度
未來需增提的責任準備金增加

已經無利可圖 還要丟錢下去 當然設好停損就走人 能賣的賣

台灣壽險業 目前的責任準備金提存 還未跟上歐美的制度
當然壓力沒有外商壽險公司這麼重
不過未來還是會比照新制度辦理
台灣外商保險,還有一家保德信,
跟其他台灣本土保險公司比起來,
這是小弟認為保德信,是一家認真在做保險事業的公司。

PS.不要太迷信終身壽險
第一 相同保障額度下,你終身繳的錢不會比較少
第二 我們都知道紙幣的價值是長期縮水的(通彭),但是你把絕大部分的保費集中在紙幣比較貴的時候,拿出去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高興都來不及了
第三 終身壽險最麻煩的是沒有彈性 當利率起變化了,市場出現比當初更優的保單,你已經繳了10年的保單,要繼續保還是退掉 重新購買新的且優惠的保險? 退掉等於你浪費過去10年多繳的保費,選擇繼續繳你要多浪費10買未來相對價值低的保單。
我比較喜歡另一家金融公司的口號~~~"環球金融, 地方智慧"
本來每個市場就有每個市場的特性, 當然要"入境隨俗"~~
不懂得調整還說別人奇怪, 當然會被這個市場淘汰啊!!
切~~~~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