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一堆不懂得人
買保險以為那就是投資理財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
保險就是保險別把他想的有的沒的
保險的用意就是保障自己家人
真的要買保險我建議買意外 醫療 癌症看你摟 這樣就好了
壽險我認為用處不大況且你敢保證你保的那家保險公司可以存活50年以上
這個風險很高吧
保險種類千萬種裡面陷阱也是千萬種
我自己本身也被保險商品誘導過可能我碰到的保險員沒道德吧
不過有道德的保險員我覺得很少吧
就像這世界上 總是沒公德心道德的比較多這是比例問題
你要弄懂那些千萬種的保險商品這個時間你就可以弄懂更多的投資工具了
真的不想懂的話就乖乖的定存100啪賺錢的只是多和少而已
別小看定存也是一筆不小的獲利
不然就買黃金 黃金這種東西很奇妙總會有一段時間大漲的
什麼時候就不知道了不過1-20年內絕對會出現
黃金是世界通用的金錢 國家沒了黃金永遠值錢 一個國家有多少錢就是看那個國家有多少黃金了
客戶會有買保險是投資的觀念(其實應該是理財的觀念而已),
是業務員教的!
業務員會有這種觀念,是主管教的。
那主管怎麼會有這觀念呢?是市場教的。
因為大家總是喜歡好高騖遠,
就像一個投資商品,我們可以往上有獲利,但往下亦需要下檔保護。
平心而論,你會不會去注意你的下檔保護是多少?
一個投資,你會去看投資報酬率來幻想以後的績效,
可是你會去看標準差或變異數嗎?
大家對投資都很有心得,總能講的滔滔不絕,
可是對可能產生的風險卻沒有太多的打算!
我如果問XX債券報酬率...可能會和我說5%,
某某股票報酬率...可能和我說10%,
某某結構型商品報酬率...可能和我說15%,
那,波動率呢?
我敢說板上至少有九成五的人不知道何謂volatility,
甚至某人績效云云連beta、delta、date...都分不清楚。
所以保險商品,才會被當成投資商品來做銷售,
接著衍生投資型保險進來。
這一切是貪念使然,保險是個保護下檔風險的商品,
而非向上獲利的工具。
有幾家我很反感,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
他們子公司都有銀行。
因此業務人員很喜歡以理財,尤其以銀行為一個媒介作切入,
所以如果你是金融從業人員,就算是保險人員,請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有次我問怎樣的人能銷售基金,竟然回答考到投資型保單的業務員,還認為基金就是投資型保險商品。
(保險業務人員的素質,其實有許多是比你想像還要糟的)
若非業界,也請讀些專業書籍,
好好釐清這個金融世界的色彩。
而投資型保單商品的設計本就在於同時具有保障及投資的功能,於保單當中開設投資帳戶,以投資的獲利來支付保單的費用。
而投資的連結標的通常會與共同基金、結構型債券、EFT、外幣或是公債等等做為投資標的。
投資型保單的投資金額為多少?這邊給個公式算一下,投資金額=所繳保費-附加費用+利息。東扣西扣的,保費都被附加費用扣光摟~在前幾年使用在投資的金額可說是少之又少。
這在投資部位有獲利的前提之下,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就產生在於當投資部位處於虧損的時候,不足以支付保費,而造成保單權益的損失。
常常在知識+上看到投資型保單的問題,保單中連結了一大堆的共同基金,完全看不出來有什麼基金配置的規律,這樣的保戶也難怪會有後續的糾紛出現。
當然也有人因為投資型保單商品,同時賺到投資上的獲利跟保障,甚至有錢人拿來做為理財避稅,就端視投資型保單適不適合您摟~
目前自己也在做保單的規劃,買了一本「健康險,買對不買貴」做點功課,投資型保單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還是喜歡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除非投資型保單有保障投資部位虧損的理賠,不過應該是不可能啦~
這邊推一下loveandviolin‧愛琴大的一句話,保險業務人員的素質,其實有許多是比你想像還要糟的...
如果這麼糟的業務員都能賺到你的錢,那可能就要檢討一下自己摟~
若簽下一紙投資型保單
大概第一年的保費就都是進sales
現在銀行理專goal這麼高當然要用這個來補
不過現在是推外幣儲蓄險摟
若有興趣請直洽永不睡覺的銀行
他們fc每月的goal是30Kusd
很需要的 也會很熱忱的
真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