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個疑問
像很多"績優股"的股利發放
充其量只是從原先股價扣除後再發給股東
那只是是拿自己的錢回撥給自己
根本就不是公司賺來再發給股東的
那為什麼要還將原本就屬於自己的$$再拿來繳稅呢??
還有那公司真正賺的$$到底跑到那裡去了??(除了大頭A走不算~其他的呢!)
假設有一家公司價值10億,股價10元
再假設今年這家公司賺了10億(這時公司總價值20億),股價也來到20元。
公司今年把賺的10億拿來發10元股利,發完之後,公司價值又回到了10億,
那股價當然要扣掉10元。
對了!還有一點,
你說的如果賺的直接拿來配不要扣股價的話
那大家就除權息前一天買來領股息就好了。
gimin72 wrote:
我一直有個疑問
像很...(恕刪)
請問有哪家公司要發股利前,有通知股東匯錢回公司嗎?
所以股利還是公司用盈餘發出來的啦
_------------------------------------------
依照基本理論來說,股價應該是反映公司整體價值,
比如公司資產+品牌價值+庫存價值等等 減去公司負債等
今天公司以現金發放股利,就等於直接減損公司資產(公司帳戶裡的現金變少)
所以相對的,股價也要隨之變動,反映公司整體價值。
最基本的,假設有同一家公司兩張股票,權益完全一樣,一張一股100元,一張一股110元可是明天可以每股領10元紅利,你會認為第二張貴了嗎。
至於你說的繳稅的問題,那是因為台灣目前未開徵股票交易所得稅。所以讓你有這種錯覺,
如果是如國外一樣有開徵股票交易所得稅(或資本利得稅之類名稱)
除息前:一張賣10萬-減買入成本,多的要繳稅
參加除息:股息一萬要繳稅,剩下除息後一張賣9萬-減買入成本,多的要繳稅
結果是一樣都要繳稅啊
mg004405 wrote: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後來想出一個解釋給你參考...(恕刪)
就我所知,您的解釋不是很對。
除權息參考價訂定的基本邏輯是除權前一天的市值恆等於除權當天開盤時的參考市值。
假設:
A公司昨天收盤價是15元,今天平盤價(計價基準)就一定是15元,無論今天市場如何變化,平盤時市值一定和昨天收盤市值一樣;如果今天收16元,明天平盤價(計價基準)就一定是16元,平盤時市值一定和今天收盤市值一樣。
當除權時,由於股數增加,因此平盤價(計價基準)就會相應降低,以保持平盤時市值一定和前一天收盤市值一樣。
然而這邏輯本身也有點問題;用在除權時說得通,然而除息就說不通了;看來除權和市值有關,除息和淨值有關。一股兩制?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