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新聞說的是,大麥克堡一顆,美國價錢約台幣117元,而台灣一樣的產品只賣73元,所以推論:台幣被低估了37%。
請問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在台灣本來應該117才買得到的產品,現在73就買得到了,照理講應該台幣應該是被高估了才對啊,因為1元的面額,卻可以買到1.6元的價值。
大家的看法如何呢?
購買力平價的大前提為兩種貨幣的匯率會自然調整至一水平,使一籃子貨物在該兩種貨幣的售價相同(一價定律)。在巨無霸指數,該一「籃子」貨品就是一個在麥當勞連鎖快餐店裡售賣的巨無霸。選擇巨無霸的原因是,巨無霸在多個國家均有供應,而它在各地的製作規格相同,由當地麥當勞的經銷商負責為材料議價。這些因素使該指數能有意義地比較各國貨幣。
兩國的巨無霸的購買力平價匯率的計算法,是以一個國家的巨無霸以當地貨幣的價格,除以另一個國家的巨無霸以當地貨幣的價格。該商數用來跟實際的匯率比較;要是商數比匯率為低,就表示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低估了(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相反,要是商數比匯率為高,則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高估了。
舉例而言,假設一個巨無霸在美國的售價為 $2.50,在英國的售價為 £2.00;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 2.50 ÷ 2.00 = 1.25。要是一美元能買入 £0.55(或 £1 = $1.82),則表示以兩國巨無霸的售價而言,英鎊兌美元的匯價被高估了 45.6%((1.81-1.25)÷1.25×%)。
巨無霸指數是由《經濟學人》於1986年9月推出,此後該報每年出版一次新的指數。該指數在英語國家裡衍生了Burgernomics(漢堡包經濟)一詞。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巨無霸指數&variant=zh-hant
kenation wrote:
一則新聞說的是,大麥...(恕刪)
hello
你的盲點是只有思考到商品價格
然後把匯率比較和商品價格比較搞混了
上面有公式可以想一下
不過我算的台幣被低估的數值沒有73%(73%太誇張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