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in wrote:如果中信跟兆豐都併...(恕刪) 兆豐金合併資產以3.49兆元排名第五大金控,前四名是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台灣金,但南山人壽資產是4.33兆,如果兆豐金想併南山人壽,不就是以小吃大?那政府可能要先處理台新金合併彰銀,這個為大家詬病所謂以小吃大的案子才行.
兆豐金在前政府時代曾提出與「南山」合併案, 但南山尹家會變最大股東, 政府不願意. 所以兆豐又提加上彰銀的「三合一」, 順便解決彰銀台新問題,政府還是不敢給「正面燈號」. 兆豐曾與三商長時間接觸, 不易談, 目前仍只有業務合作.中信與南山似乎容易些. 主要解決:所有權(尹家仍大, 部分股權出售?辜家持股不多但質押多?), 經營權等問題. 其實南山最大障礙在當初「對政府的承諾是否達到」及金管會是否願意放行.三商陳家是持股近半大股東, 南山是大股東急於解套資金, 情形不太壹樣.另, 杜英宗與吳東亮不錯, 與台新金不是更好談? 應該還是經營權難談.與日盛金談?就是借殼上市?與彰銀合?那不就是把壹家三商銀送給南山, 還讓他借殼上市?******『經濟』南山人壽向中信金釋放「想婚」念頭雖是首選,但熟悉此案人士指出,南山也不是非要中信金不可,與彰化銀行合組金控、改與日盛金控合併,都是未來可嘗試選項。在日盛金方面,投資銀行界人士透露,日盛金中資大股東肖建華的夫人目前在海外兜售日盛金持股,儘管如此,南山人壽與日盛金合併仍有難度,關鍵在日盛金單一最大股東日本新生銀行目前並無出脫持股計畫。與彰銀合組金控,同時解決台新金與彰銀的歷史包袱,難度最高,但開創的綜效最大。投資銀行界人士分析,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與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私誼甚篤,杜英宗早年即有「投資銀行教父」封號,若真走上此路,憑杜的專業與才智,應可設計出讓各方都接受的財務方案。不願具名的美系外資分析師也說,最看好南山與彰銀的合組,預估開創的綜效最大。消息人士指出,南山大股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若願獲利了結,讓辜仲諒繼續保有中信金經營權,將有助雙方談判。不過,年近七旬的尹衍樑不像早年持有光華投信、安泰人壽、復華金控(元大金控前身)、建華金控(永豐金控前身),遇到好價錢就出清,已有想傳承給兒子的念頭,成為此案一大挑戰。另外一位熟悉情況的人士也表示,南山想嫁中信金是現在進行式,尹衍樑、杜英宗(南山人壽董事長)向辜仲諒提議結親,並非第一次。2016年,尹衍樑欲藉投資鑒機資產管理(寶佳資產管理前身)插旗中信金的前幾年,也曾提過。他並指出,南山大股東向金管會出具長期經營承諾,十年內,同一人與同一關係人須持股南山逾50%,以維持控制權,但仍有經主管機關核准,可以怎樣的彈性文字;倘若合併案對顧客與員工權益均有保障,且能大幅提升台灣金融業競爭力,不見得不會獲准。尹衍樑等人2011年入主南山,剩下兩年多就能揮別十年承諾。金管會保險局官員坦言,承諾書的確有彈性敘述,另也存在「十年過了,對主管機關承諾,不被約束」的現實狀況。
weber2654 wrote:其實南山最大障礙在當初「對政府的承諾是否達到」及金管會是否願意放行. 南山大股東向金管會出具長期經營承諾,十年內,同一人與同一關係人須持股南山逾50%,以維持控制權,但仍有經主管機關核准,可以怎樣的彈性文字;倘若合併案對顧客與員工權益均有保障,且能大幅提升台灣金融業競爭力,不見得不會獲准。尹衍樑等人2011年入主南山,剩下兩年多就能揮別十年承諾。金管會保險局官員坦言,承諾書的確有彈性敘述,另也存在「十年過了,對主管機關承諾,不被約束」的現實狀況。(以上內容引用2018-09-16 00:40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依南山壽股本上市都沒問題,但個人想法如果不考慮複雜股權等因素,和玉山或台新無人壽合併感覺較有機會和題材,最後當然要雙方合意,主管機關同意,但可確定的是到年底,金融等類股很有想像空間,讓F大賺大錢。。。 fostery wrote:南山人壽資產龐大,上...(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