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 HO wrote:
搬回台灣的會專案申請...(恕刪)
如果曾經留意觀查,接下來台灣可能只剩非州外勞可以引進了…
lsd193anthon wrote:
大陸1年出口逾800億美元的手機和電腦到美國,台灣則出口超過千億美元的電子零組件到大陸,占台灣年出口總額3300億的1/3,中國這些外銷美國產品(中國出口美國前十大台商佔4家)都用到台灣零組件外銷單少了當然對台採購就變少,怎麼不會對台灣造成影響?....(恕刪)
vspebrian wrote:
又不是中國不生產, 需求就消失了, 其他地方生產了, 反而是紅色供應鏈失去關稅, 愛國主義, 袒護仿冒,集體採購與補貼的保護而變得弱勢, 台灣廠商甚至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佔有率.
美國加徵關稅, 對台灣製造的電子產業只有遷廠時期受影響, 中長期幾乎可說是完全沒影響, 除非台灣工廠自己不做了.
目前美國暫時同意3750億美元的加徵關稅暫停, 繼續恢復與美國談判. 習近平又成功的施行一次騙術. 中國只是要拖時間, 著作財產權保護入法, 中國應該是已經答應美國, 自行修法符合美國的需求, 不列入談判內容, 沒有答應這條, 美國是不可能延遲3750億美元的懲罰關稅的.
上次2000億美元提高到25%拖延了6個月, 總算是順利加徵了, 新一輪的3750億美元, 可能是美國廠商還需要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移轉產地, 美國政府也想拖一下時間, 半年後如果中國的著作權法沒有修正, 關稅沒降低, 那出手3750億美元的懲罰才真的能讓中國很痛
Quarsar wrote:
如果前兩者成本無法完全抵消25%稅金成本..那終端消費者還是須付較高的費用.....(恕刪)
vspebrian wrote:
東南亞工資較低, 因此轉移量產之後, 理論上美國人可以享受到更便宜的產品.
若以舊產品或成熟商品, 轉移離開中國會產生一些建廠與外部成本, 初期攤提的成本計入後, 會有一些上升. 但是新產品生產線放在中國以外的地區, 那開出新產能就是大贏了.
比如說, 要去印尼做機械式硬碟, 那設備攤提與規模產能的成本必定拚不過現有的中國硬碟廠, 但是如果在印尼生產256MB SSD... 吼吼吼, 中國製造就狂輸了. 當256MB SSD持續降價且大賣而壓縮到中國1TB硬碟的利潤後, 中國硬碟廠就必須減產了.
另外, 家用網通產品每年成長幅度高達19%, 生產線搬移到中國以外的地區之後, 今年或許中國只是感覺是零成長, 沒什麼傷. 但是其他國家製造網通產品的成長率卻變成30%~50%. 這樣的狀況一發生, 中國損失的生意是非常大的.
當中國失去新產品的生產權與成長率, 問題就不單單只有25%關稅完全覆蓋的問題了.
lsd193anthon wrote:
請教一下你認為台灣製造電子產業只有遷廠時期受影響指的是多久?(人力.地........等等)
另外根據USTR數字公佈對中國最後一項核爆關稅可課額度是商品價值3250億美元,你這個3750億美元數字從何而來?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