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5 01:32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劉芳妙、李珣瑛、蕭君暉/台北報導
目前的「工業機器人概念股」中,生產製造相關如台達電、鴻海、廣達與盟立等營運穩健,未來營運成長可期。
工廠智能化是工業自動化(IA)一環,是台達電近年來營收的主要動能,每年成長二位數,占台達電營收12%至15%。台達電開發SCARA工業機器人相關解決方案陸續導入台灣、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等地製造工廠。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早已訂出「百萬機器人大軍」長期願景,鴻海指出,未來數年將針對工業機器人的品質持續提升,數量從現階段6萬台擴增到20萬台。
廣達集團旗下廣明近年積極轉型,已在儲存媒體(傳統硬碟、SSD)打下江山,而孵育五、六年的協作型機器,將在今年逐步開花結果。法人預期,廣明機器人部門去年下半年拚單月損平,今年將衝全年獲利。
盟立的機器人系統整合主要應用在汽車及面板製造,去年機器人銷售近800台,年增六成。智慧製造帶動機器人需求旺,盟立28年來銷售機器人應用的實績超過6,000台。盟立表示,大陸昆山廠完工後,今年可提供一條產線50部機器人的供應量,產能倍增。
盟立代理的機器人包括日本、德國等四大國際知名品牌,盟立專注次提供系整合服務,並提供客戶「3D動畫規劃模擬」,於事前模擬生產流程的布局與優化,可縮短設備評估時間。
盟立強調,是以系統整合方式出售。而最大宗應用方面,主要是在面板廠搬運和輸送的應用。
2018-02-05 01:31經濟日報 記者魏興中、王皓正/台北報導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在股東臨時會上表示,鴻海已不是代工廠,而是智能製造公司,在大陸深圳、台北、美國等成立機器人研究院,規劃建立20萬台工業互聯網機器人,使「工業機器人概念股」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議題。
其實機器人發展前景早已受到產業界及機構法人高度關注。根據工研院的資料顯示,2016年台灣智慧機器人產業產值約580億元,2017年可望超越650億元,2020年突破千億元,成長前景看俏。
法人表示,人工智慧(AI)導入科技終端產品,將成為投資市場最重要的科技趨勢之一。例如機器人、智慧工廠等都是AI的商業應用展現。
去年中以來,台股多頭氣盛,但台股的機器人概念股股價並未跟隨台股上萬點大漲,從全球PMI周期循環和自動化的資本支出研判,台灣機器人產業的股價將具備潛在補漲空間。
其中台達電、鴻海、廣達、盟立、亞德客-KY、直得、上銀、威強電、樺漢、新漢等都是現階段受市場矚目的十大「工業機器人概念股」,值得留意。
在廣達方面,富邦證券認為,廣達已由NB ODM廠轉型為AI企業,看好在Apple Watch、機器人、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等領域的發展。 廣達旗下子公司廣明設計、生產可載重6公斤的自有六軸協同機器人,並可自行開發、製造減速齒輪(reduction gears)以外的所有零組件,包括機器人控制器、驅動器、馬達和視覺系統等。
上銀是關鍵零組件暨工業機器人大廠,包括台中精機園區、嘉義大埔美及大陸蘇州都有新產能開出,上銀透露,集團今年營收要挑戰300億元,去年成長五成。上銀位於台中精密機械二期園區新廠預計5月投產,主要做為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前製程生產基地;大埔美園區一期新廠也訂春節後投產。
工業電腦新漢去年攜手美商恩納基(Energid),推出最新高階七軸機器人,為全球第三家推出七軸機器人的廠商。
新漢表示,目前全球機器人控制器廠商以日本與歐洲為主,新漢具備控制器與軟體關鍵核心技術,七軸機器人產品未來出貨將達千台以上,今年新漢的機器人業務將倍數成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