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上 2881 & 2882 的還原權值月K圖做對照,您就知道真正長期投資 除權息的威力(前提是不能買到類似 HTC,威盛,或勝華之類的股)1989年 國泰金的 1975元,經過 26年的配股配息,成本變成 62.7元(大家可以看一下對照圖),這個是極端地獄倒楣鬼如果買到 1975元,傳子傳孫到今天的狀況 (國泰金天收盤 42.5元,還是虧損,但已經不這麼可怕了)對面樓有位好心的呵呵大,好心提醒金融股不要長期投資,還貼出 2881 的月K圖,說是下檔空間很大 ? 其實他貼的圖 還原權值月K圖,這個是用來看長期成本的,不適用來看往下檔有多深. 否則我可以說 2881 的最低點 在 -20.22元, 股價有可能跌到 0 元嗎?他如果拿 圖三: 國泰金月K 圖(不還原權息) 來說明,且說出個道理那麼說服力才會強)圖四的2881 還原權值月K圖,您可以清楚看到,持有時間夠久,成本就有機會 低於 0 . 甚至 -20.22元.** 富邦金就更猛了,由於 2881 是 1993年才上市,所以 1993年買進到 2015年2月之前買進的人,放到今天,通通賺錢 (最近 6個月才買進的人 除外)圖一: 富邦金月K圖二: 富邦金還原權值月K圖三: 國泰金月K圖四: 國泰金還原權值月K
以上,給真正想做到金融股長期投資的朋友參考,長期投資當然無法和操作期權,每天大魚大肉慣的雙向神人相比.----------------------有網友問到 國泰金 的 1975元,經過26年除權息之後,如何變成 62元成本 ? 很簡單, 如果除息,就減掉,然後除權,就用除的。例如 1975元的隔年,國泰金 隔年一股配一股,所以 成本就變成 987.5元(舉例啦).人工計算我舉例用 富邦金 的 2001年的高點 39.5元 說明 經過14年後,他是如何變成 17.14元(先點開上一帖的 圖一,圖二,可以看到 2001年富邦金的高點 39.5元,以及 歷年除權息之後的高點 17.14元.下圖是 富邦金 2002年~2015年 的 除息 & 除權 表2002年 ~2008年 總共除息 1+1.2+1.6+1.7+1.15+1+1.5= 9.15,所以 2001年買進的 39.5元富邦金,成本降到 39.5-9.15= 30.35元2010年 除息 2元,除權 0.05元,所以成本 再降到 (30.35-2)/1.05 = 27元2011年 除息 1元,除權 0.05元,所以成本 再降到 (27-1)/1.05 = 24.7619元2012年 除息 1元,除權 0.05元,所以成本 再降到 (24.8-1)/1.05 = 22.64元 (大約)2013年 ~2015年 總共除息 1 +1.5 + 3 =5.5元,所以 成本再降到 22.64-5.5 = 17.14元 這就是 2001年之高點,到今天的 還原權值之後,在上一帖 圖二,您看到的 17.14元
完全認同~要長期投資就是要在合理的地方長期持有,當然要研究產業趨勢及每一家銀行及壽險也都有不同的來源及風險可能,只要確產業仍然是合理且在成長,那基本上殺盤是讓你開心到不行的事情,因為有機會用更低的成本買到好股票,但前提一樣是不能用融資或借錢,那心理壓力及遇到主力要清戰場是沒辦法存活的~其實研究技術線型也要搭配當時的eps來解讀,一般歷史低點也都會伴隨業績的明顯滑落,而這次我很懷疑金融股的原因很簡單,畢竟一堆公司都是少見的獲利高成長,而且重點是賺得到大陸的錢阿~一堆銀行不也在拓展海外業務~而股價對照歷史高點根本就都還很遠(除了富邦金-他成長太強很合理),一個股票還沒真正激情就要結束?還一堆人說要下看歷史低點?,我非常懷疑?而長線根本就還沒走空,富邦金拿月線看趨勢線一劃不也頂多47~48就差不多中期回檔完成(何況回測也沒人說一定要來-多一點少一點都是可能的~而對照電子股完全是不同劇本,幾乎電子股都有過激情了(10多年的多頭),走空是非常有可能~其實講這麼多回到最基本的不用爭辯,既然有一堆人不認同金融股且說有多大的危機,那就用時間幾個月就可以證明了,每個月10日的財報或是接著的季報有沒連續衰退再來談吧~如果沒有那不就是假議題~股價跌當然是真的,但投資者的概念是衡量眼光及穩定性以及是否值得就買來長放了,管它跌多少,基本面真的很差再來考慮進出,但至少許多公司今年加總不會太難看,明年也一定會按比例配給你,成本要攤多久自己衡量,連國泰金都能攤到這樣的田地,閒錢長抱真的還是頗有機會的,當然要是遇到全球金融崩潰那也不用擔心,大家都一樣慘,沒人逃的掉的啦~投資跟投機真的是不一樣的~要有眼光及正確的心態~
隔壁棟也挺熱鬧的!!!希望台灣股市繼續跌阿!!!越跌我越開心,逢低持續加碼買進降低成本.公司只要能繼續賺錢發利息給股東,我就每年開心領利息就好.只要股價到了合理價位就可以買進了,目前大盤跌勢對我來說,股價就只有便宜或是更便宜而已,股價便宜一點我反而可以買更多 口哨口哨口哨
這就跟買儲蓄險一樣~難道你天天看解約金嗎?也是一放就10年20年而且IRR還微利所以股價跌真的是沒什麼擔心的~有配股賠息就好我還希望跌到他阿嬤都不認識~只要有商業活動就有金控業~話說這次被收了好多補充保費還扣抵減半......................
YKT0939 wrote:我放上 2881 ...(恕刪) 理論上是這樣,但是這是【事後】挑你要講的來講,也就是馬後炮,沒什麽用。問題是我們不知道那檔股票在20年後會好,那檔20年後會不好。就以同類的台積電與聯電的比較就知道了,誰有辦法在1995的時候預測2015的情形。就算是台積電的原始股東飛利浦都看錯了,少賺數百億美金。
去年,我將大部分現金藏在人民幣定存,今年 5.05附近 陸續換回台幣,藏在美金,到今天 所有人民幣已經全部換回台幣. 美金續抱.我有詢問 美金換回台幣的價位? 有個網友好心告知要看時間點比較準,也就是 聯準會 升息的前後. 但就是無法抓到底9月底 升還是不升?上面有位網友說最好金融股跌到連他阿嬤都不認識,認同認同.但記得資金要控管好,現金準備好,隨時可買.未來金融股,我覺得企圖心強的那幾家(2881 2282 2884 2885 2891 ...好像都是民營),會開始或已經採取高配股政策,降低配息,提高配股,壯大股本,配合現金增資,這樣未來想走出去打亞洲盃才夠力.
Biggest King wrote:理論上是這樣,但是...問題是我們不知道那檔股票在20年後會好,那檔20年後會不好。...(恕刪) 所以,投資股票也是帶著 賭 的成分,就看眼光和做法了! 這棟樓的類型, 眼光 大概就是挑 大型金控股,做法 就是 長期持有.至於 台積電和聯電,應該在很多年前就分出高下,有興趣晶圓代工的,也應該有所挑選了.至於飛利浦,恰好是我的老東家,據了解,當年他們出脫台積電,是因為想將錢轉投到更先進的行業,至於有沒有更賺? 不知道,沒去看.飛利浦一向眼光先進,如同當年以技術股入股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