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af wrote:
緯創公布的是 "合併...(恕刪)
P大說的也沒錯,不過有幾點不太懂:
1.目前代工五哥應該也都是跟子公司合併營收計算?這樣不算小金雞嗎?小金雞的定義是什麼呢?
2.我也覺得以緯穎15億多資本額創造營收193億有點扯,應該是母公司想push它上市有點灌水?
3.剛看了一則新聞有一點讓我覺得很奇怪:
緯創表示,由於季底拉貨效應,使得2018年9月營收表現不錯,該公司第3季筆電出貨460萬台,較第2季的430萬台持續成長。
至於伺服器產品,緯創2018第3季出貨55萬台,較第2季的54.5萬台小增,第3季電視出貨60萬台,第2季為55萬台。桌上型電腦第3季出貨410萬台,第2季為380萬台,液晶監視器第3季出貨155萬台,第2季為150萬台。展望2018第4季,緯創認為,相關產品出貨量第4季可望較第3季小增或持平。
伺服器看起來沒明顯增加?營收卻成長蠻多?看起來不全是伺服器的功勞,是否是未表態的那塊產品帶動?不得而知。但至少營收的確是成長,至少不是走衰退路線~
小捲爸 wrote:
P大說的也沒錯,不...(恕刪)
子公司也要看持股百分比,51%~100%都算子公司,需合併財報.
緯穎若是 緯創百分百持股的公司, 那緯穎賺的,就是緯創賺的.
但如果 緯創只持有 緯穎 6成股份, 那緯創作帳給緯穎後,就有四成肥水流落外人田.
緯創工廠那麼多,養那麼多員工,事業做那麼大,月營收只有6百多億.
小小的緯穎,沒有工廠,員工數少少的,月營收將近200億.
兩家員工很多原本是老同事,工作內容差不多,分家後,待遇大不同,人比人氣死人.
你光是忽略子公司啟碁就落入媒體關鍵字陷阱了
我講最直接的結論
這隻從5月開始傳蘋果掉單,很多人想炒這種非系統性風險的利空底
但是6月又傳出偷料事件,8月公布Q2財報又不如市場預期,懂得風險控管的人最晚應該Q2財報公布後就該跑
之後月營收也是逐月開始往下修,GDR增資失敗再配合這波大盤修正是最後一根稻草
這隻以我的觀察,過去因為有吃蘋果單才享有高本益比的市價,一旦失去回歸基本面就是現在你所看到的股價
以代工股平均PE11~12倍來說,今年全年EPS如果1.5左右,現在才是他合理的價錢
以配息歷史來看,都會多挪用資本公積來配,如果光看配息是好股票
但往年EPS波動範圍不小,而且年年擴增股本稀釋EPS,想存股應該就直接剔除掉這隻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