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的確... 這兩天台幣升值的幅度 明顯不大合理...

當然是好也是壞. 看大家怎麼解讀...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209401

我覺得日元表現還正常些.

日元貶 推升日股

台幣升 推升台股(?!)

在兩國都有利差的情況下...

有點不尋常...



—————

剛剛看了一下新聞⋯

https://tw.news.yahoo.com/楊金龍滅火-此草包非草包-215008915--finance.html

央行著墨甚深啊⋯

————-

然後打算換一筆日元備著用⋯

感覺相對划算⋯

pigstand wrote:
幫A大回答一下:1....(恕刪)


想要晚上可以安心的睡覺可以是不買美股的理由嗎?
Bob Dylan wrote:
可以請教一下A大,...(恕刪)



可以請教一下A大,為何沒有考慮過投資美股?是因為部分資訊取得比較困難嗎?例如個股籌碼面分析。感恩。


ans:投資比得就是知識、常識,相信你在這一個版應該很常聽我提起,如果要投資美股,那很多東西要重來,從最簡單的開戶,手續費,交易稅,股利所得稅,交易規則…等,全部都要再重新吸收一遍,台灣的股市散戶還是偏多,美國的股東大部份都是專業的法人,台灣股市中的散戶心態,我們可以從以前自身的經驗或股版散戶的表現來了解,而美國股市專業的法人你就得重新再重新觀察一遍,投資美股的好處在於一流的企業很多都在美股中,在評估這些公司的財報你必需要去讀英文的財報,你要了解企業的策略時你要經由閱讀大量的文章、新聞去了解這些公司的情況,這些對大部份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很高的門檻,而且美股開盤期間在台灣時間的晚上,如果你想要短線進出,你勢必就要日夜倒過來,我有一位朋友,在外商公司上班,因為拿到了公司配的股票,結果常常晚上一兩點都還掛在網路上,我問他在看嘛時,他和我說在"顧攤",我心裡想,這也太辛苦了吧。


如果你還記得之前我提過獨立贏家的行為,你應該了解這些獨立贏家會以中長線保護短線,短線會做一些部位的調整,如果把這件事搬到美股時,那還得了,一位年紀五、六十的人,號稱自已財富自由,享受生活時,晚上小孩,老婆在睡時,他一個人人"顧攤",準備隨時做短線的調整,當早上自已在補眠時,錯過了小孩及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這算哪門子的財富自已,上了年紀的人都了解,晚睡一天至少要三天才補得回來。


如果單純就是想當一個投資者,買了後就不賣,享受企業賺錢配出來的合理股息,那投資美股我覺得是不錯的,有一些高所得的人,所得稅級距超過30%的人都能考慮,目前我的稅率還在5%,這輩子還沒有繳過股息的稅,現在叫我去繳30%的稅,我想這有一點點的蠢,之前我和一位版友說過,自身的薪資很高,然後把辛辛苦苦存到的錢去買股票領股息,平常薪資都要繳二三十萬了,級距都是21~30%了,還去買上千萬的股票,每年配4%,一年這40%有2~3成還是會被扣掉(由於我沒有繳過,實際情況會有一點誤差),真的要我投入大筆的資金領股息,除非我沒有薪資收入,不然大家也是了解的,目前公司的股價都是淨值加數年的眼光費,你買到的股價已經偏貴了,假設眼光費5年的公司,五年後你才以淨值買到該公司的淨值,如果每年配回給你的股息,也就是數年的眼光費,這股息還要再扣2~3成,哇拷!那五年的眼光費不就變7年,變8年才能以淨值買到該公司,那我還投資啥啊,在一樣的立足點下,別人五年就以淨值買到該公司,我卻要以7~8年的眼光費,我常說,股市比的就是誰比較沒有弱點,既然薪資高是你的弱點,你就該選別的投資路,如一些配資本公積的,減資的,低配息的…等,根據自身的條件去調整,反正重點就是弱點要比別人少。


以目前我的資金,我會先拿一半出來做資產配置,配在非股票的資產上,這部份是底氣,也是能支撐我未來離開職場的資金,這部份就是分散、低波動、低風險,可以打敗通澎多一點點即可,這部份的配置也不會讓我的所得稅增加,例如利息有27萬的額度,美元保單是未庲十年,二十年後拿到後才會有稅的問題,由於目前股市風險偏高,我也沒有打算放大量的資金進股市,所以會把重心放在慢慢的資產配置。



###########################################################

qena=>

想要晚上可以安心的睡覺可以是不買美股的理由嗎?

ans:哈哈~~這是一語雙關嗎?一般人會以為投資美股晚上會擔心會睡不著,但也有可能是為了要"顧攤"不能睡覺,我覺得一個人心智不論多健全,手上有美股時,還是會或多或少去關心一下,本來是一天關心一次,波動愈大時就變一小時關心一次,發生大事件或開財報時就開始全程"顧攤",台股才四個半小時,美股要顧六個小時。
雖然A大不曾繳過股息的稅,但還有那不公不義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如果以A大持有廣達45張,每股配發3.4元為例,股息超過2萬,必須繳給政府1.91% 

小弟的1.91% 
Acer_kewei wrote:
可以請教一下A大,為...(恕刪)


是阿,除了要花睡眠時間顧攤,沒有漲跌幅限制的市場也蠻恐怖的,搞不好一覺醒來帳面價值就少3成。


雷霆傳說 wrote:
雖然A大不曾繳過股...(恕刪)


以前錢少少少的時候很容易就不需要繳太高的繳,現在在做資產配置時,很難不繳稅,以1000萬為例,如果隨便配個3%的利息收入,那就高過27萬的額度,我也不可能因為不超過27萬的額度去配2.7%的資產,我個人的理想是至少要配到有40~50萬之間,所以勢必就會繳二代健保及所得稅,當我很有錢時,我倒是不擔心繳該繳的稅,以股票為例,如果配到6%的殖利率,又能順利填息的話,目前繳掉2代健保,所得稅12%,就會是15%就不見,以6%為例,大概就會有0.9%要送政府,實際上也還是有5%左右,台幣定存,美金定存,美元保單,債券還是達不到這樣的程度,而且買在相對的低點,未來填息的機會也是比較大一點,運氣好一點前一兩年還會有一些差價的空間。


如果所得稅率是30~40%的人, 加二代健保約2%,大概就是3.4~4%,那不如果去買美金保單,未來退休時再領回,少了股市波動及不會填息的風險,所以要配高股息的投資人還是得視自已的年收入,我看很多收入很高的人非常愛美元保單或債券,因為這繳不到繳,十年的irr又能到3.4%,怎麼樣都比股票投資好,如果薪資很低的人,又有一大堆親人可以扶養的,那高殖利率的投資就是相對好,美元保單就不是這麼需要,一切還是得視自已的情況而定。
目前的貿易逆差我覺得可能都不太準,有一些進出口商有可能是要趁著關稅生效時先拉高庫存,所以會先進一些貨,最近看到一些公司的營收忽然的增長,也不要高興的太早,因為2000億美金10%是9/24生效,所以9月美國和中國的貿易逆差應該還是不準,接下來10月,11月就會稍微準一點,12月又會不準,因為2019/1/1 2000億要生效25%,我個人認為最準的情勢應該會在2019/1/1後開始,也就是明年的2月多公怖的1月中美貿易逆差,大家要看各產業的營收是不是會增或減,9、10、11、12我認為都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這也許是和想避免關稅提前拉貨有關。

中美貿易戰輸了?美國貿易逆差擴大創新高

美國8月商品貿易逆差初值, 由七月的720億美元, 擴大至758億元。(圖/達志影像)


2018年09月28日 15:37 中時電子報 陳舒秦

中美貿易戰開打,原是川普想要減少每對中國大陸的逆差,但沒想到美國商務部公布, 美國8月商品貿易逆差初值, 由七月的720億美元, 擴大至758億元, 亦多過市場預期的706億美元,創下半年新高紀錄。美國第2季GDP終值修訂為4.2%,與之前公布一致。

8月商品貿易逆差創6個月來最高水平。出口環比下降1.6%,進口增長0.7%,這是因為進口主要受到汽車進口增加3.2%的推動,出口主要受食品、飲料和工業用品外銷大幅下降影響,起因相信與關稅有關。美國8月對華食品、飼料和飲品出口大跌9.5%。但出口則惡化,原因在於中國突然拒購美國黃豆。8月食品,飼料與飲料出口大幅下降 9.5%。

由於美國經濟快速成長,進口強勁。但白宮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同時並課徵鋼鋁關稅,使得貿易成本因而上升。

####################################################

也許有人認為中美貿易戰升溫台灣會得到好處,但大家想一件幾件事

1、台灣的廠商要把組裝線拉回台灣,勢必要找地,建廠,增加包裝線,這會導致資本支出增加,這會響影公司未來的獲利。

2、中國目前的人力雖然和台灣差不多了,但台灣的勞工相對的薪資還是高一點點,而且台灣有沒有這麼多的人可以找來去當包裝員,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公司要新增機器手臂,那問題又會回到第一項,這是會增加資本支出,會影響未來的獲利。

3、公司的調整,如果領導人比較弱的,目前也許還傻傻的還沒有開始在調整,那比較精明的開始調整了,目前似乎我們還是看不出來公司最終調整的結果,這無法以過去的財報或經驗法則去看透公司調整的進度。

4、短期內中國的工廠外移,一些廠商要找代工或生產商,因為代工廠還沒有調整過來,所以也許未來會因為產能來不及,而導致公司沒有貨能賣,或是導能被比較大間的公司包走,這我們目前也無法評估 。

中美貿易戰苦了台商? 專家列2點:台灣可望迎來一波投資熱潮


有時候有一些變數是未知的,過去都沒有經驗的,每一間公司領導者都還很迷網,更不要說我們這些投資人了,公司的高層為了要穩住公司所以對外會釋放出比較樂觀的消息,其實他們也還在努力的調整中,最近產業會怎麼洗牌都還說不一定,哪一些公司調整不過來會倒閉也很難說,這時候就需要用時間去觀察,說真的,2019/1/1 2000億美金25%課下去了,第一季財報出來大概就能看出調整的情況了,如果要更保守的,第二季財報出來就看得出來了,大概時間就是落在2019/5/15及2019/8/14,距離現在大概還有9~12個月,若以營收的角度來看,若是看2019 1月的營收,2月,3月、4月,這會有一個問題,問題就是上面我提的,公司調整後,支本資出多了多少,薪資成本多了多少,這都會直接影響到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比較樂觀的人大概明年2月營收出來後就會開始進去押寶,比較保守的大概就是會等到明年第二季財報出來後,第一季財報出來後大概就會知道公司初步調整的腳步。


目前這也是我的觀察重點,我看的就是大方向,由於我不喜歡短線的進出,我也考慮到有部份的人會參考我的想法進出,所以只要是短線上有憂隱的,我都不會進去冒險,我一定會等到事情比較明朗化後才會考慮做比較大的怖局動作,產業有變動,有危機時,這就考驗著個人的眼光及觀察能力,最終比較早看出公司調整的腳步先去怖局的,就能得到比較大的利潤,而比較早看出並不代表胡亂的看明年一、二、三、四營收機亂押寶,既然公司的公廠及人力薪資會有變化,那就是要確定毛利率、營利率朝著哪個方向走後再來怖局,這是相對比較安全的。
請教a大
目前持有的股票大部分是金融股
有美國升息的利多
看起來貿易戰公司獲利也不受影響
需要先出場觀望嗎?
最近在Mobile上有看到一篇談論各「營建股」的文章,該版主有成立臉書社團(千餘人)、Line群組等,且似乎有加入一些政府平台,所以可查到一些不動產銷售,或是地籍登記等資料。

股票則是採用營收、EPS及本益比等估價。至於該版主在Mobile帳號是否為單一,須再查證。不過,文章內容看起來是需要大家小心一點評斷的,連結供各位碁友參考、留心:

https://www.mobile01.com/userinfo.php?id=2273288

https://www.mobile01.com/userinfo.php?id=3240811

Bob Dylan wrote:
最近在Mobile...(恕刪)


非常貼心.

觀察入微.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