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記得鎖股票是之前就先簽約,張數和定價,先取得認購權,約定幾年後,若沒離職就可以用現金認購該筆股票,拿到股票那天就是財政部的所得稅的計算日,假設三年前約定是$90,三年後,員工決定執行認購去轉帳繳錢,過幾天轉撥到帳戶當天收盤價是$130,就算一直沒賣,價差$40就得在隔年繳所得稅.
.當時有分兩種,一種是新股,一種是庫藏股.新股有綁幾年,分批領,庫藏股就忘了是否有綁幾年,庫藏股好像是分紅,每年視績效狀況給,每年認購,沒有綁的樣子.
如果拿到股票當天,才開始鎖股票,那員工豈不是要擔心未來跌價沒賣,還得繳所得稅的風險.
我曾發生,公司股票綁三年,到期後,可以在幾年內分批慢慢認購
到期時,我看價差不大,懶得去轉帳認購,想說等以後價差高時,再去認購...
我同事每年分批認購,且認購時,公司股價低,每年所得稅就很低.
過了幾年,公司通知我最後期限內,如沒繳款認購就放棄. 我趕快跑去一口氣全部認購,那時公司股價正高,又是一次認購,所得稅累進稅率,繳到哀哀叫. 早知道,就要趁公司股價低,分批去認購,就不會發生一口氣損失那麼高所得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