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宏碁現在走的路並沒有錯.
對於品牌廠來說,未來的獲利來源已經不能單靠硬體銷售.
靠通路與服務創造的價值越來越低.
產品差異化也只剩下ID與價格.
不只是被平板或手機排擠,未來雲端運算越來越成熟下,筆電需求會更進一步受到排擠.
所以我不看好筆電未來有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
短時間甚至連穩定都做不到,會再進一步萎縮.非常不樂觀.
這是趨勢,無解.
所以宏碁在嘗試跳脫未來可能的既定事實.
風險超級大,如果失敗將會失去整間公司的價值.
如果成功才有再生存20年的可能.
宏碁最了不起的地方是當初沒人作品牌時,她是第一個把品牌做大的公司.
現在也是,試著要轉向軟硬整合與服務供應商.
一直都走得很前面.
反觀華碩,現在看起來還不錯,但是將尺度拉長5年10年.
我看不出來在未來成長來源要靠甚麼,
筆電,平板或手機銷售?呵...價格越殺越兇,差異化越來越小,還真的看不出來未來能賺甚麼.
就算量做大又怎麼樣,沒辦法做到差異化,市場也終將輕易被後來的公司追上拿下.
筆電也是,如果市場再進一步萎縮,apple 筆電銷量不斷竄高下,名次排在最後的華碩能活多久還真不知道.
宏達電也是如此.
如果未來20年後台灣品牌廠還能存活在國際上,宏碁可能性最高.
總而言之,我認為宏碁走在對的路上,但能不能成功不知道.
希望手上的股票不會變壁紙.
高風險才會有高獲利,一直在那邊賣筆電,平板或手機根本不是辦法.
唯一在意的是宏碁轉型速度太慢,太慢太慢.
如果再不加快,前途還真不樂觀.
msds wrote:
總而言之,我認為宏碁走在對的路上,但能不能成功不知道.
希望手上的股票不會變壁紙
沒辦法 季報一公佈出來
大部份的人 應該還是關心宏碁的產品到底好不好賣
畢竟想砸錢的人 只會想知道
這家店生意好或不好 這點被大家視為老問題了
個人電腦是聯想的餅 既然已經不可動搖
PC本身也受行動裝置排擠 那宏碁與華碩都不會好過
往物聯網,家庭智慧連網等方向發展
或許是弱勢廠商打開出路的必然
我記得華碩,宏碁,宏達電 都號稱自己有在發展
所以沒道理有發展沒成果 市場就會給掌聲
物聯網這種東西 規模其實可比擬一個生態系
範圍是個人 就是"穿戴裝置"
在家庭的裝置 可以稱為"家庭智慧連網"
若是都市 或許就是"城市智慧連網"了吧
因此物聯網這種概念 並不是什麼突然出現的空中樓閣
它必須要有各種產品堆積
並做好的組合 才有可能成形
我的想法是 雲呀,連網呀
不是那種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模式
必須要推出來的產品 一步一步成功
品牌才能靠產品的堆積組合 形成更大的雲
如果不能持續用理想的產品 累積自己往雲的本錢
誰能夠肯定 它們的方向真的是走在對的路上?
科技是殘酷的 被淘汰掉就會變成錯誤
uhero wrote:
雲,大家都會喊,只是沒人喊的比他大聲
你會做雲,聯想不會?百度不會?老實說華碩都比你早。。。。
好的雲不是只有儲存加上一些簡單的功能.
雲要做得好很不容易.
不要看現在好像很多家在做雲,最後能活下幾家來很難說.
基本上雲端服務最好的方式是搭配硬體一起銷售,才能提供使用者的使用體驗與複雜使用.
就好比如果apple只做icloud是沒有用的,要連這手機平版一起賣才有人買單.
再加上apple在智慧家居上的雄心壯志,就知道雲不是一個簡單的東西.
所以宏碁同時做硬體與雲端服務是對的,再加上服務與銷售,幾乎等同於完成一整串的開發與服務.
宏碁雲至少還沒走入一般消費者之中,還看不出任何價值,似乎就只是存東西.
目前看來較偏向公共與企業領域.
我比較希望宏碁有可能把傳統筆電架構重新包裝結合雲端服務,整合為家庭運算中心.
或許這也是一條路吧.
一直覺得宏碁對於他們的雲端系統總是宣傳的不夠,投資人一直看不懂他們再做甚麼.
能創造甚麼樣的價值,這是他們一直做得很不好的地方.
上禮拜股價只剩不到14塊,遠低於淨值20塊之下.
這代表投資人對於他們的信心近乎潰散.
以目前股權結構來看,宏碁投資人幾乎都是台灣散戶.
產品做不好就算了,連投資人沒幾個人都不懂他們在搞甚麼,就是他們的錯.
整天在那邊喊王道王道,這些沒人聽得懂.
何必講這些呢,不如多講講他們的雲端到底想創造出甚麼樣的價值.
沒人知道宏碁這條路能走到甚麼程度, 失敗就是壁紙.
甚麼時候才能讓我解套呢?
上文有人提到 asus 比不上 acer 跑得快,想得遠 ~~ 大錯特錯不要來(老歌一首)
講到雲端運算 asus 跑得遠比 acer 快多了,只不過成果(營收)不多,就沒像 acer
在媒體上新聞打一堆罷了(或許 acer 也沒其他利多可講了)。
其實 cloud computing 如果只會做硬體平台(iaas),是幾乎無利可圖的。
另外 asus 已經是個艦隊,舉例來說ic設計有祥碩、工業電腦有碩揚、NAS有華芸、ic封測有景碩
代工製造有和碩........(獲利都很不錯),反觀 acer 耶...... 就不提也罷。
個人覺得 acer 一直爬不起來,跟企業文化有關,施先生那套經營理念,30年前可以,現在卻是
不合時宜了,這2年又安插太子幫進公司,只會更加拘束阻礙專業經理人改革的拳腳施展,所以目前
個人看 acer 似乎只能繼續浮沉(沒繼續下沉已經是最好狀況了),短期的業績題材就是 win 10
上市了。
早期靠PC創造的價值慢慢沒落,幾乎每一家都在cost down.
這跟產業成熟化有關,價值幾乎只剩下只有價格來衡量.
品質差一點也沒關係,能用就好.
有時候跟同學與廠商討論,只有剩下濃濃的悲哀.
就算是IC設計,難度沒有以前高,硬體整合更慘.
不能說沒有技術門檻,但是確實不高.
我們能做大陸不少公司也都能做,品質也沒有以前差.
不少產品零組件漸漸採用大陸製品.
雖然有個別公司做的很不錯,但是整個產業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
未來幾年台灣製造業應該會慢慢萎縮,沒競爭力的公司漸漸淘汰,這些人力又要釋放哪裡呢,還真的看不出來.
接下來產業應該會從電子產業轉到IT領域.
只是台灣指標性的公司在哪呢?
我是真的很希望宏碁能轉型成功,不光是為了自己的股票.
目前看來似乎鴻海有很大的機會.
主要是因為公司夠大資源也夠,未來明星產業幾乎都有資源進行布置.
但是鴻海研發部門看起來重心是往海外進行布置.
過些年總部搬到海外我也不意外.
題外話,雖然很多人很討厭郭董,但我還蠻欣賞他的能力.
至少買他股票會有一種安心感.
如果仔細看鴻海這陣子的營收,就會看出鴻海對於apple的依賴越來越低.
這是好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