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MiPiace wrote:
妻子孩子是最值得...(恕刪)

MiPiace 大:(妻子
孩子是最值得的投資)
(孩子的花費,其實也很省,付出以時間為主,並非金錢)求學時期孩子花費很大。以我而言現階段佔了薪資所得30%!
Glashutte_GO wrote:
MiPiace 大:(妻子
孩子是最值得的投資)
(孩子的花費,其實也很省,付出以時間為主,並非金錢)求學時期孩子花費很大。以我而言現階段佔了淨所得30%!...(恕刪)


  養小孩是不是很省,其實和投資觀點差異也很像。當淨所得遠高於有孩子之後的平常最低生活開銷,就會覺得養孩子不會太花錢,因為說真的最低生活開銷有很大的個人選擇性。收入相對高的一群人,選擇和一般中產差異不太大的食衣住行生活水準,那養小孩就不會覺得吃力。反之一對夫妻的所得,扣掉房租(或更慘一點中北部的房貸)和包含小孩的食衣住行開銷所剩無幾之時,養小孩就是蠻吃力的一件事。

  投資也是類似,薪水足以應付生活開銷還剩下不少的人,就更容易用穩健投資來以錢賺錢。反而金融市場的窮人(這裏指的是對現有金錢有強烈不滿足感的人,包括一些中實戶也是,因為他們想快速爬更高,相對於他們期望的程度,他們也算窮人,0206事件把一部分這類的人直接打成真窮人)傾向用一筆錢去尋求快速高獲利的翻身機會,原因是這筆錢已經占用了他非常珍貴稀少的資源的不小比例,若不能換到高回報,還不如直接花掉。所以不少年輕人會有不如不買房不養小孩的思想,也是因為看到以往中產階級努力工作成家獲得晚年穩健回報一途幾乎無望,又不走極端路線(重壓之後不是翻身就是去當遊民),那不如在年輕時在享樂或興趣上花掉。

  我個人是把超過一個門檻,原來困難(養小孩、投資)的事就變容易的現象,看做和股票的突破壓力後,壓力轉支撐是類似的事。很多非線性系統的事物都有類似的現象(如國家經濟發展,越發達的國家越不容易像新興國家一樣經濟崩潰)。

pineman wrote:
養小孩是不是很省,...(恕刪)

一切都是過高的房價所導致~~~
台灣這十年來人口幾乎都沒成長,也沒大量開放外國人來台買房地產,且台灣又持續處於低薪狀態,是啥原因讓台灣的房價可持續上漲???????房價不是由供需決定嗎?????????台灣的房價與薪資怎麼不是成線性關係??????
bryant0220 wrote:
一切都是過高的房價所導致~~~...(恕刪)


   當然是這樣,前面Acer大就是在講不要被傳統五子登科所騙,而傳統五子登科除了車子這項順序不一定,常常是從房子才能開始。所以當房子成為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那五子登科的價值觀就得崩毀,不論是被迫或像Acer大這樣透過主動的思考/學習而放棄(至少得調整)。

PS: 我剛才本來是針對中下階級困境的成因及未來寫了長篇大論,後來想想Acer大前面寫的已經夠讓人悲觀,就不要在火上加油,因為我寫的其中一種微小可能是連最頂層都不一定有好日子過,所以就把辛苦打半天的文章直接作廢。
第一次進本樓有點嚇到,
大家真能聊

先和樓主打個招呼
Hi acer 大大

投資就是要認真
你對錢認真
錢才會對你好
pineman wrote:
養小孩是不是很省,其實和投資觀點差異也很像。當淨所得遠高於有孩子之後的平常最低生活開銷,就會覺得養孩子不會太花錢,因為說真的最低生活開銷有很大的個人選擇性。收入相對高的一群人,選擇和一般中產差異不太大的食衣住行生活水準,那養小孩就不會覺得吃力。反之一對夫妻的所得,扣掉房租(或更慘一點中北部的房貸)和包含小孩的食衣住行開銷所剩無幾之時,養小孩就是蠻吃力的一件事。

  我個人是把超過一個門檻,原來困難(養小孩、投資)的事就變容易的現象,看做和股票的突破壓力後,壓力轉支撐是類似的事。很多非線性系統的事物都有類似的現象(如國家經濟發展,越發達的國家越不容易像新興國家一樣經濟崩潰)。

認同+32

因人而異的地方在於
若是A月薪10萬,養小孩月花5萬,所以A覺的小孩難養

和B月薪3萬,養小孩月花5仟,所以B覺的養小孩OK

我真的不覺的對小孩來講A比B 還好還盡責


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對事情的看法就會有分歧,A大看到的角度,不管是人生或股票投資,一直很適合我,但適合不代表我做的到,因為定力不夠,只能從看文章中克制自己錯誤的行為,尤其是股票,現在要變為佛性投資者,不要常看股價,多爬山遊水…哈哈⋯眼睛業障重,一切都是假的,巴菲特說買股票,就要把他當成你在經營這家公司,不是每天去關心股票的上下震盪⋯假的,一切都是假的。

bryant0220 wrote:
一切都是過高的房價...(恕刪)

台灣薪水不高,但GDP ppp per capita 排名世界第19,可支配的消費能力很強。
最近三季的經常帳順差都超過200億美元,這麼多錢流入台灣,又不努力消費,最後一大部分拿來堆高房價。
這叫自作虐。
pineman wrote:
   當然是這樣,...(恕刪)


你閱讀文章的能力及邏輯非常的好,可以清楚知道我想表達的東西,以客觀的角度再去自行思考,有一些人可能就會太鑽牛角尖去看表面的那個點,雖然我的觀點表面上看起來很悲觀,但那是事實,不論要五子登科,不論要玩金錢遊戲(投資,投機),最最最基本的就是本金,但五子登科的順序及過程就是會讓你無法累積到任何的本金,不論是還房貸時的利息及本金,光這一點就會讓你陷入二十年,三十年無法累積任何本金的困境,如果你是平凡人,薪資無法到達某個地步,孩子及車子是吸走你更多薪資的原因,造成更長的時間陷入一直在把賺到的錢直接分出去到房貸,車貸,小孩的過度不必要的支出(安親班,才藝,保母,奶粉,學費…等,反正食衣住行都是開銷),人是很有趣的一種生物,當你愈辛苦去賺到錢時,你會產生要考賞自己行為,如買一些好的東西,吃好的東西,穿好的…等,最終各項的支出集合在一起後,就算你的年紀增長,收入增加,最終你還是覺得你的生人一直在困境當中。


我提出來的是真實的問題,是一般人會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全部都能解決,有時你僅要換個角度,換個順序,你就會發覺你的困境就消失了,對我而言,我已經跳脫了這個困境,目前順序對我來說也不重要,但我個人認為這對很多年輕人還是非常需要了解的一件事,我提出了問題點,自已就要去思考一下如何解決自已目前的困境,一路走來,我已經克服了所有的問題,目前得到了最基本財富自由的入場券。

主動投資需要好的機會,當機會來時除了你有足夠的知識及常識能去抓住它外,你也足要有足夠的本金,如果機會來了,你因為掉進太多社會陷阱造成沒有本金,哪怕你的股市知識,常識多足,你的本金10萬,翻一倍也不過20萬,當你沒有過度掉入社會陷阱,當機會來時,你投入1000萬,翻一倍就是2000萬,這1000萬也許是你十年的薪資,此時回頭看這些社會陷阱,對你而言,再也不是陷阱了,因為你已經成功的克服了。

#####################################

版友:a大,怎麼討論股票到後面,變成在討論社會現象及陷阱~

a大:反正fed升息,貿易戰在風頭上,討論這些事情有助於訓練邏輯能力,而且有助於累積本,等待下一次機會的來領。
現在買房子的確是風險比較大,這個如果常看理財版的人,應該都很清楚利率和人口的走向。
我也是先結婚,租房子十年,中間生小孩(小孩總不能等50歲再生吧),然後才買房子。
雖然我還是買貴很多。記得00年剛到加州時,我看到房價才28萬,本來想買,
可是地方不熟,怕買錯地點而做罷。結果一等就漲了三倍。
後來2010年,準備好了銀彈,才一舉買了所謂的學區房。
前屋主雖然是賠售十萬,其實問題不在於他們的眼光,而在於夫妻感情出問題。
買到的房子,有好幾個地方的牆都有凹陷,就是他們打架打出來。
還好他們倆都是牙醫,不差那十萬美金。
所謂理財,其實還是要先「理」人,「理人」先理心。
理自己的貪懶怠惰,理了自己,也順便馴服了另一半。
夫妻不同心,事倍功半。
夫妻同心,事半功倍。

-----

雖然過去不可複製,也或許能力不如,但陳重銘的經驗也可以參考參考。
或者至少可以拿來勵志一下
大家不會寫書,或許有的人會賣麵,道理是相通的。
在社會上爬,你不必和差你十幾歲的人比,你只要比贏你同輩的人,時間久了,等上一代老了,
你就自然成為贏家了。
這個和森林中兩個人遇到熊的故事一樣,你不用跑贏熊,你只要跑贏你的同伴就好了
7/8年級不用灰心,等4/5年級退休了,錢早晚流到你們身上。
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以前人打下來的財富,只要用不光,終究還是會傳下去。
況且4/5年級生都省的要命,是能花多少?

窮老師用10萬滾出1千萬

2016-07-04 作者:撰文:賴雅淳 攝影: 張哲偉 文章來源:女人變有錢7-8月號34期
二○○一年,陳重銘成為國立三重商工的正式老師,起薪約五萬多元,但是三個小孩就幾乎花光他的薪水。為了開源賺更多錢,當別人輕鬆下班後,他仍到夜間部兼課,賺鐘點費,回家後再寫教科書賺取版稅,「不管是夜晚下班、週末假日、寒暑假,我都在電腦桌前拚命寫書,就這樣十年內寫了將近二十本的教科書。」

而他把開源節流省下的幾千、幾萬元,全部都用來投資股票。之所以選擇股票,是因為他大學四年級股市正熱時,母親曾給他十萬元,他買了紡織股,結果隨便買隨便賺,天天漲停板,但後來因為當兵沒時間看盤,接著又碰到波斯灣戰爭,十萬元就石沉大海。
存五檔績優股 年領百萬股利

儘管有過投資股票失敗的經驗,但是在代課老師薪水少、每年又必須考核才能續聘的危機意識下,陳重銘認知到唯有靠投資理財才能脫貧。於是,他開始「重操舊業」,認真研究股票。

由於投資股票需要資金,偏偏薪水不高,小孩也開始花錢,他只好努力省下每一分錢,常常要存上幾個月,才能買一張股票。「很多人跟我說沒錢投資,我就反問他們:『你有養三個小孩嗎?』我常自稱窮苦人家,因為只有窮苦人家才會知道要盡力擠出每一分錢放在投資上,如果連小錢都拿不出來做投資,請問以後怎麼會有錢?」

就這樣,陳重銘堅持多年過著省吃儉用的「不Buy」生活,把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拿來投資績優股,每年再把領到的股利滾入再投資,股票從一張變兩張,兩張變三張,最後滾成數百張,迄今已經累積上千萬元。「儘管收入逐年增加,但是我還是發揮『不Buy教主』的精神,繼續搭捷運、公車上班,努力省下薪水來投資股市。」

到2014年,陳重銘總共存了五檔績優龍頭股,包括台積電(二三三○)、新普(六一二一)、順達(三二一一)、聯詠(三○三四)、中信金(二八九一)。其中,中信金總共累積了三百張,裡面的一百五十張是用台積電、聯詠等股票配發的股利所購買,另外一百多張是靠著中信金所配發的股利再加碼投資滾出來的,「換句話說,中信金沒有花我半毛錢,這就是投資理財的魅力。」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