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

上海商銀(5876)交流區

看了一下5876上半年資產品質績效,感覺有進步。



英英間LKK wrote:
看了一下5876上半...(恕刪)

請問這個資料是去哪裡取得的 謝謝
maxlinga wrote:
請問這個資料是去哪...(恕刪)


我是引用銀行局相關資料。
非常感謝英大的用心和無私的分享。
英英間LKK wrote:


我是引用銀行局相...(恕刪)

謝謝解說




金管會今天核准台灣的上海商銀到大陸設立無錫分行,也是金管會首度放寬國銀登陸OECD條件,國銀在第三地子行已在OECD國家設分行,也可符合登陸規定。

金管會今天同意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申請赴大陸地區設立無錫分行,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表示,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規劃設立無錫分行,主要是考量無錫市為江蘇省重要城市,也是台商赴大陸投資重要地區,且當地尚無本國銀行設立分行,可提供當地台商金融需求且與本國銀行同業區隔。

金管會曾洽陸委會等相關部會意見,經營二年多的研議後,終於同意上海商銀提出申請,金管會並在今天核准,這也讓上海商銀在睽違近70年後,銀終於可以重返大陸。

這是金管會「首次同意」國銀可以「海外子行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已有據點,就可以登陸設據點的第1家銀行。
英英間LKK wrote:
金管會今天核准台灣的...(恕刪)


看到這個想到,1949年以前的上海商銀的存戶如果找來不知道要怎麼處理
以前有條新聞
https://www.wearn.com/stock05/topic.asp?cat_id=19&forum_id=110&topic_id=68452

只怕在大陸還是有類似的案例存在吧
不過這是題外話,我真正好奇的是...
原本上海商銀透過香港子行在上海投資上海銀行,
如今台灣母公司自行去設分行(大概是叫上海商業銀行吧)
不知道對中國業務是作何規劃,自己來嗎?
parus wrote:
看到這個想到,1949年以前的上海商銀的存戶如果找來不知道要怎麼處理
以前有條新聞
https://www.wearn.com/stock05/topic.asp?cat_id=19&forum_id=110&topic_id=68452
只怕在大陸還是有類似的案例存在吧
不過這是題外話,我真正好奇的是...


這是陳年老案了,許多在台復業的公司都有這問題(例如交通銀行已併入兆豐金及併入合庫的中國農民銀行等)。以前在大陸的資產全被共產黨沒收了,台灣復業是以新台幣全新登記的,資本額完全不同。
況且大陸淪陷前法幣大貶,4萬舊台幣兌1圓新台幣。大陸各省的鈔券如何兌換,我不知道。理論上應是不能兌換。

一般在台復業的公司其舊股東還是有案可查,只是依據"在台公司大陸地區股東股權行使條例"大陸股東股權暫時被凍結,各公司分配股利應該還是有專案提撥,必須等兩岸統一後經過協商,例如以前沒收資產是否返還等解決後才有辦法處理。
請參閱如下第3條:



parus wrote:
如今台灣母公司自行去設分行(大概是叫上海商業銀行吧)


銀行名稱跟台灣一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因為去設立的是台灣母公司去設立分行,名稱一定是跟台灣一樣。主要是服務台商,應該不做消費性貸款。

英英間LKK wrote:
因為去設立的是台灣母公司去設立分行,名稱一定是跟台灣一樣。主要是服務台商,應該不做消費性貸款。


這個時間點其實不太好,未來幾年不知道會不會出現撤資潮
剛剛看到大陸某大V微博提到了社保改稅務收的評論,好奇之下算了算
我拿杭州的實際數字算,隱形用人成本是薪資的26.5%
相對之下台灣大約在18%

他們2019改成稅務徵收,相當於是社保稅,原本能躲能閃的現在都跑不掉
對比台灣的改變花了將近10年才吸收完(薪資再度成長)
對岸這幅度,吸收10年的薪資成長應該是沒問題
但以對岸的情況,薪資滯漲可能會帶來非常可怕的社會問題
想到這裡,就覺得這年頭去大陸設點其實不是個加分項

希望不要看到公司大手大腳的在大陸地區擴點啊

parus wrote:
這個時間點其實不太...(恕刪)


用人成本,大陸個人拿到手的現金跟公司負擔的人事費差異很大。他們有住房公積金補貼(用來幫助員工買房),台灣就沒有。

但整體而言主要還是要看員工貢獻度,公司經營能力強,多一個據點就是多一分力量,多一個機會。況且大陸借貸利差比台灣大,只要有經濟規模,肯定是賺錢的。

附上您關心的隱含人事成本供參考

  • 18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