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怎樣能在台灣買到20年期美元5%殖利率的債券

在台灣很難買到,因為目前只有直接購買美國公債才有5%以上的YTM。

在台灣要直接購買T-bonds必須透過dealer,報價溢價、手續費和額度都不透明。

一般投資人在台灣要投資T-bonds,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透過ETF,但那是一籃子T-bond的組合,缺點就是無到期日,久期變動,殖利率(CY)扣掉交易及管理成本後不到5%。

如果你有美國劵商的帳戶就比較簡單,面額1000的公債,最小單位就是1K(一張),或是1K的倍數(n*K),市價就是劵商的報價,單位是面額的百分之多少成交。

例如下面這張成交單:



購買一張T-bond (面額1K),限價為面額的94.71%,成交價為面額的94.652744%

所以成交價為1000*94.652744=946.53元,劵商的手續費當交易1000張以下(1000*1000面額)時,為面額的0.2bp,但minimum是5元(當你買250張1000面額的T-bond以上才會超過),所以這張交易手續費就是最低手續費5元。

所以總共付出946.53 + 5 = 951.53元,也就是成本,所以YTM也有5.2%左右。

但海外劵商的缺點就是你的信任程度及美元交易的匯率風險,這就看個人喜好了!
HK_Sung

嘉信在三月SVB倒閉風暴中,股價曾經遭受重創,這也是風險之一。交易成本當然很重要,自己得評估長期佔自己交易成本多少,對我而言可控。

2023-10-30 9:30
tcwu

你們台籍用的美國劵商有那一家是比嘉信大的[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3-10-30 22:28
股海菜鳥 wrote:
我是看 收益 / 傭...(恕刪)

收益是-5.000,你搞錯了!
jnlin_tw88 wrote:
我週五透過卷商以90.5%加前手息0.84%,
買入美國政府公債,票息4.375到期日2043/8/15。
我自己計算的到期殖利率是5.2%,每年的利息也有4.8%。
我不知道有沒有其他隱藏成本,已扣款金額就是91.39%。

這檔CUSIP Number是912810TU2。
是最新剛發行的20年期公債。
對照網上收盤報價應該合理。

股市裡就如在賽馬群中尋找一匹獲勝機率是2分之1,賠率是1賠3的馬。
gigimei wrote:
通篇看下來,樓主想要...(恕刪)

10-20年來全球的超低利,讓大家覺得5%很難,低利時代是對老人的掠奪,重點是20年前那群掠奪老人的年輕人都老了,他們開始要保護他們自己累積的財富了,只要他們有能力,難保以後7%以上的利率是常態!

不然你以為18%爭議是怎麽來的!

30-40年前2分利是很平實的利率,民間標會一堆三分利的(毎萬元毎個月300的利息,比現在一年多很多)!
英英間LKK wrote:
這檔CUSIP Number是912810TU2。
是最新剛發行的20年期公債。
對照網上收盤報價應該合理。


請問你這債卷資訊是從哪個網站或app取得?
我之前都參考MorningStar,不過幾個月前網頁
改版後變得很難用。
英英間LKK

請參閱:https://www.bondsupermart.com/bsm/bond-factsheet/US912810TU25

2023-10-29 18:45
jnlin_tw88

謝謝

2023-10-29 19:51

WOWO88 wrote:
收益是-5.000,你搞錯了!(恕刪)

自己看第一行的收益, 你有看過 -5.008.20 這種鬼金額嗎 ??

HK_Sung

你說的沒錯!

2023-10-29 21:09
WOWO88
WOWO88 樓主

收益欄翻譯的不好,讓我以為是這次交易的盈虧,實際應該是指這次交易你要準備多少錢!+號是你賣債券能收到多少錢

2023-10-29 23:12
股海菜鳥 wrote:
自己看第一行的收益,...(恕刪)

剛查了美國債劵報表的表示格式,價格是要除100的,跟台灣股票的格式不同誤解了!
少算3個0,多乘100,成交金額差了10倍,單次買進手續費確實是0.1%~0.2%左右!我看錯了!
HK_Sung

如我前面所說,債劵的報價是面額的百分之多少成交,報價是percentage,單位不是元。

2023-10-30 7:25
英英間LKK wrote:
這檔CUSIP Number...(恕刪)



請教一下,我不會精算到期殖利率,只會粗略算。

以上圖為例,我大約這樣算:
票面4.375,買價89.511,4.375÷89.511,約當每年4.887%

到期價差10.489÷買價89.511÷20年,約當每年0.586%

到期殖利率是4.887%+0.586%=5.473%?請問我的算法錯在哪?
wangxyz

是不是可以說,以圖表上的5.2%複利計算,20年後大約是我土法煉鋼算出來的每年5.4%單利?

2023-10-30 9:38
英英間LKK

不是單利或複利。是現值的觀念。我現在付出100元,在一定期間以適當利率可以折現回收100元。這個將這利率化為以年為單位的利率就是到期殖利率。

2023-10-30 11:54
wangxyz wrote:
請教一下,我不會精算...(恕刪)


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我相信這也是一般投資大眾,在計算報酬時會犯的錯誤。

假設期初購買20年期公債,par value:1000, 一年coupon:43.75,成本895.11

簡答回答你所謂的單利每年5.473%,這個答案在阿拉伯數字上的數學計算是對的:

Average Simple Yield : (總收入/成本 - 1) / 20

((43.75 * 20 + 1000) / 895.11 - 1) / 20 = 0.05473

但在財務數學上是錯的,因為財務數學中代表cash的數字具有時間的價值,43.75的coupon是分年取得,最終的票面值1000,也是期末拿回,而你付出的成本895.11卻是在期初就支出。

895.11(t0)、43.75(t0...t20)及1000(t20)不能放在數學公式中簡單的相除,甚至取平均。

當然普羅大眾對這種簡單數字比較有感,但報酬卻是天差地遠。

如這例子中,一般人領息就是支付生活所需,把每年拿到的43.75元花掉,不做任何有收益的投資,但你支付的895.11成本卻是流動性最佳的資本,進入銀行,至少可以拿到短期無風險利率5.25%(假設不變)。

所以第一年(t1)的simple yield:43.75 / (895.11 * (1 + 0.0525)^1) = 4.6439% (分子分母同時期)
依此類推:

t1 ~ t20: [4.6439, 4.4122, 4.1921, 3.983, 3.7843, 3.5956, 3.4162, 3.2458, 3.0839, 2.9301, 2.7839, 2.6451, 2.5131, 2.3878, 2.2687, 2.1555, 2.048, 1.9458, 1.8488, 1.7565]

如果真如以上假設,無風險利率不變,每年配息花掉,你每年的simple yield會是這樣:



如果真要算平均應該是:2.982%
如果加上期末(t20)本金,平均是:4.9895%

YTM就是解決這樣的問題,是配息及成本都用複利為基礎,算出一個持有期間,你用配息拿去投資,如果每年投資的報酬是YTM,未來持有期間所有的收入就會等同於你現在的成本,所以你拿到的報酬就是YTM。

但真的所有人會把配息拿去投資嗎?而你拿到的報酬是average simple yield、simple yield of ti 還是YTM呢?自己想一想!
wangxyz

[拇指向上]感謝指導!

2023-10-30 11:36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