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7798 wrote:謝謝版主及不學無術兩(恕刪) =========================我找不到寧德那份協議報告,不過我在公開說明書好像M系列產品由貴安廠出貨,貴安那邊目前情形也不清楚不知道是不是這條??=======================其它看是不是延遲出貨或被搶單,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還是要找鋰鐵材料做電池(芯),等報價,送樣吧=======================
hc7798 wrote:謝謝版主及不學無術兩(恕刪) 您所提關於廣錠跟普威合作,是否搶單一事,在我的認知中是儲能產業中各自不同的階段。普威就像建設公司,到處去搶政府或公司企業的儲能標案,搶到標案之後就向儲電的系統廠商進貨,廣錠的腳色就是這種系統商,廣錠是工業電腦起家,應該是負責電能管理的電腦系統,而儲能系統中當然需要大量的電池,這時候寧德時代就是負責供應電池的上游廠商,而電池中的正極材料才輪到立凱上場。每一家廠商一定都有眾多上游供應商,普威需要的系統不是只有廣錠能提供,需要的電池也不限寧德時代,當然更不可能所有的正極材料都是立凱的。儲能電廠比較像是客製化的標案,不像蘋果手機每個零件大概就1~3家廠商瓜分,以上是我的認知。
鄭柏欽 wrote:您所提關於廣錠跟普威(恕刪) 經過了頭七,第八天,公司終於回魂了。表明正在進行式如下:https://m.moneydj.com/f1a.aspx?a=aee9980d-ac4d-4f21-aa51-dd8cafa2ac7c接下來就樂觀其成吧。
減資後私募,當中有大計劃已經完成的事,要等到4月才能知悉。期盼中國速度。在今年完成所以規劃。=========================另人厭惡一點,某點分行近幾日神操作,今日又全出。立凱也是也有人利用早知道,阿彌陀佛,貪,瞋,癡。=======================新聞稿真好賺,複製»»貼上»»發佈,下面的字都不用改。呵呵今年初則受到肺炎風暴藉口,全球產業都受影響,今年轉營無望。========================
減資這段日子難熬,今年受肺炎風暴更難熬,年底又有美國大選,資本市場詭譎多變。然而電動車,12/48V混車,儲能電池則越來越火熱。我的猜測是寧德是私募人,立凱貴安廠將重啟因應未來需求,攬下五龍集團貴安區持股份額,立凱繼續與寧德深入合作,市場在度轉變,三元電池無法普及電動車,中國將發佈新能源車計畫,馬斯克將三元電池與鋰鐵電池並進,儲能電池由三元電池轉換鋰鐵電池,松下沒鋰鐵電池,逐漸淡化。減資雖令人不悅,確有很多相關計畫在進行,一舉數得。我是這麼想的。張聖時若有心,則因提早公佈藍圖計畫,要不然只能等到股東會========================寧德的步伐從沒慢下來,立凱最終賭注,利用本身長年技術優勢,站穩寧德核心位置。車企找電池廠穩定供應,電池廠則需找材料廠穩定供貨,信立凱技術就續抱逢低增加,不信就賣出別去看,台股還有很多選擇。怕的是第三季還要「增資」运用资本市场手段不断扩张产能2020年2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建设宁德车里湾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根据东南网发布的项目开工信息显示,该项目规划建设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生产线,产能规划45GWh,预计项目将于2021年6~7月完成主体厂房建设,2021年9~10月完成设备调试,2021年底完成产能爬坡并达产。=========================當然市場的進展緩慢,連帶立凱也進展緩慢。另外,立凱的高鎳NCM也該發表了。=========================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9167(儲能系統)https://autos.udn.com/autos/amp/story/7826/4373447(缺料)https://youtu.be/MH0QbjA-IBA=======================這次的減資瘦身,私募增資規劃,是我對立凱最後的期末考。
之前納悶為何沒事能拉到18元以上。現在自從公告減資,已經連2根跌停板,莫名上漲,當然就瘋狂下殺。但憑心而論,減資其實是很中性的事,但情感受傷是事實啦!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宋國有個狙公,喜愛獼猴,養了一大群。他能懂得獼猴的心意,獼猴也能討得狙公的歡心。狙公寧願減少家裡的口糧,也要讓獼猴吃飽。 不久,家裡的口糧不夠了,狙公想控制獼猴的食量,但又怕這群獼猴不順從自己,於是先騙牠們說:「以後分給你們橡樹的果實,早上三粒,晚上四粒,夠吃了吧?」這群獼猴聽了嫌少,都直立起來發脾氣,過了一會兒,狙公改口說:「給你們橡樹的果實,早上四粒,晚上三粒,總該夠了吧?」這時,獼猴以為可以多得一顆果實,顯得十分高興。投資要保持理性真的不容易,哈哈
看到減資的報導,說實在的真的會生氣,因為先前看股東會議案是沒減資,當時還有點納悶,虧損金額不小,難道能靠業績很快帶來利潤或某種損失能沖銷回來以彌補虧損,就不必急著減資?股價逆大盤拉上來才宣布減資,讓追價買的散戶自然沒辦法中性看待減資又要私募。不過仔細看私募的張數1.5萬張,幸好不是接近被減資的股數,完成私募後股本還是有瘦身效果。當然散戶只能寄望私募會引進很好的投資人。寧德時代的可能性直覺不會太大,個人覺得如果是日商湯淺就很棒了,畢竟立凱的低溫-40度效能相信日商會願意看重,10年的品質保證也對日商經營的風格比較相應,私募股數也比較適配。以上都是猜測,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