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適生活 wrote:跌三成,是其判斷或有誇大,95*0.7=66.5如改成"回到 QE 前的水準",接受度是否更高了呢?...(恕刪) 美元指數是相對很多他國幣值來組成。大家競貶之下,若說美元指數會貶30%,確有難度。但是 恬適大大 這麼一亮出圖表,也說明並非不可能。標題:<<新聞說美金兩年恐貶三成>>。「貶值」最直白的說法應該是針對物價。如果美國國內物價在兩年漲了30%,那就是真正實實美元貶值了30%。人民平均得多花30%的錢才能買到原本能買到的東西。這時候如果,日圓跟貶,加幣澳幣皆跟貶,歐元也跟貶。美元指數看似沒有貶,但實值上還是貶了30%。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很多國家在兩三年內通膨超過30%的已經一堆了。作為世界貿易中心的美國能置身事外嗎?
aligary wrote:美國狂人不會讓美金下跌這麼多的 川普的一些政策:貿易戰是以增加關稅為手段。會抬高物價。降低公司營業稅。也會刺激物價。增加公共建設支出和軍費。也都會抬高物價。呼籲FED不要升息,擺明不想抵制物價。物價高了就是讓美元變"薄",也就是貶值。
happywork01 wrote:川普的一些政策:貿...(恕刪) 感謝 Happy 大提點關於 通膨 & 實質購買力 的問題的確如大大所述,一切都是引導物價上揚...商人的盤算可見一般!只是在經濟強國中的已開發國家,除非有特殊因素,理應漲幅有限才是.在 Dalio 專訪中,所提及的還是在於"債務"所引起貨幣供給問題吧!其實在過往與我們討論過的"利率"上揚造成"債務膨脹" (或兩大天王所述的債市熊市)應就是 Dalio 所述的"開端"進而轉向印鈔.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09-12/dalio-says-u-s-in-seventh-inning-as-unfunded-obligations-loom?in_source=video_page
考量到現今用美元做國際貿易結算的體制,且石油以及大宗物資用美元交易定價。再加進資本主義下的現代金融體系運作根本原理,經濟成長是建立在不斷有新借貸的前提之下,全世界的債務是肯定會持續增加的,否則原則上不會有經濟成長,這雙重前提條件下。現在美國國債總量占GDP比重日益升高,讓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的地位出現動搖,假設一旦有一定比例的國際貿易結算,或者單純有石油、天然氣輸出國,願意接受非美元付款的採購的話,讓美元需求有一定程度降低的話,按照經濟學基本ABC告訴我們的,價格取決於供需。在美國國債只會繼續增加的狀況下,但要用到美元的機會日益減少,即便FED再怎樣升息,強勢美元也將無法延續。看看近期的阿根廷、土耳其,還有前幾年俄羅斯被歐巴馬制裁後,他們央行應對的利率調整,和該國匯率背道而馳的發展就可以知道,當一國的經濟或信用出狀況時,即便央行升息一次幾十碼,當市場信心一瓦解,匯率照樣崩給你看,更別說可比黃金的美金,沒有了美國的國力支撐,說穿了也是一張紙。所以現在不要只看到FED持續在升息,就認為美元不可能轉弱,而是要看升息的幅度夠不夠,以及還能升多久? 假設今年能升息四次共4碼,結果到2019年全年只有升兩次共2碼,不用等到明年年底確定只升2次,之前半年至一年,國際資金就會出現動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