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003 wrote:
死勞動=資本)或生產資料本身不能創造新價值,
(死勞動=資本)只能把自身的死勞動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
因為死勞動=資本有折舊,生產資料或死勞動的折舊會轉移到新產品的價值中
然而「活的勞動力」才可能「從無到有的創造出新價值」
活勞動從無到有的把自身的勞動力凝結在商品中 ...(恕刪)
現今或未來「死的勞動力」仍可能「從無到有的創造出新價值」
2個主要爭點
資本能否創造新價值?
勞動的剩餘價值如何估算?
weird@ wrote:
現今或未來「死的勞動力」仍可能「從無到有的創造出新價值」
2個主要爭點
1.資本能否創造新價值?
2.勞動的剩餘價值如何估算?
weird@ wrote:
現今或未來「死的勞...(恕刪)
abc003 wrote:
假設勞動力的價值,也就是資本家所投入的可變資本為V,資本家獲取的剩餘價值為M,則M=L-V。這樣,在生產過程開始前,資本家擁有的預付資本總量為C+V,在生產過程結束後,資本家在收回預付的全部成本後,還得到了一定量的剩餘價值。這就是資本增殖的奧秘所在。...(恕刪)
weird@ wrote:
資本增殖的奧秘在新技術的累加並不是等比例的增加。
再來是這增值的部分在現今並不一定是人類勞動產出。例如AI演算法發明人訂一套規則和提供大量的資訊,由機器去處理後產生了另一套新的規則,而這新規則(新技術)非原AI發明人所能理解。
最後則是這部分的價值應該如何分配?
weird@ wrote:
這個異化論很有問題啊,生產資訊本身並不會剝削勞工,會剝削勞工的還是只有人而已。
有人獨佔利用了這些生產資訊強化自己的武力來奴役他人,但那不表示這些被奴役的人會是因為自己的勞務對價而不該被奴役。
生產力的發展本質自然科學的發現累積(資本),並不會因為統治階級受到阻礙。
而人的生命有限,一個人的知識並不能無限的累積,只能由新生命重新學習。
統治階級更跌也是必然現象,畢竟壽命到了就不可能再繼續統治。
abc003 wrote:
這裡介紹一下跨期一元體系解釋(TSSI)的轉形解法。其實跨期一元體系解釋其實沒有提出什麼艱澀的解法,而只是用一種新的方法解讀馬克思。
abc003 wrote:
"馬克思認為「活勞動力」才可能主動創造價值,你設想有一個地外行星不管有多少資源 沒有勞動都是沒用的擺在那裏的死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