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o4351 wrote:
我也一直想買農地(...(恕刪)
其實去找已經休耕的農地來租
才是上上策
因為買農地,老人家在世的時候可以耕作
走了之後,你會去弄嗎?(如果你也想退休耕作就另當別論)
而且你知道一分地光割草,就會出人命了
地太大真的會提早回老家
如果能找到有願意出租休耕農地的主人
跟他租一小塊
也許一年幾千塊他就願意租給你了
租農地就不要種果樹(收穫時間拉太長)
種蔬菜、玉米...最實際也最快速
不求經濟規模
一個老人家大概租個100坪左右
就夠忙了
按照時令播種
某些葉菜3-4個星期就能採收
種一漥地瓜葉一年四季都有得吃
膝蓋不好
可以把菜圃架高(釘木箱),減少蹲下的機會
150萬留在身邊
幫他們打點生活
租了農地得初期買器械、肥料、整地,會需要一點點小錢
最主要還是找點他們有興趣的事情去做
也比較不無聊
老人家願意動就多動
不願意動就安安穩穩、舒舒服服的陪他走完人生
不要太強求甚麼
他們幼年時台灣很窮,成年後遇到台灣經濟起飛,
那時只要肯做,不僅溫飽沒問題,
成家立業,養兒育女...買房子...再來買車子,
只要乖乖做,不匪類不亂搞,
到了60幾歲時,通常小孩也大了,房子貸款也早還清,
銀行戶頭裡也有積蓄(差別只在於幾位數而已)
這就是這一代(民國30~40年代)的老人共同的生活歷程。
重點來啦~~
因為這一代的人只懂得工作賺錢,
加上從前的娛樂跟資訊又少,
所以幾乎都沒有培養出興趣或嗜好,
這也是樓主兩老的問題所在。
經濟方面,其實問題不大,沒有負債加上有積蓄,
還有甚麼好怕的?
最差最差的劇本,也有健保跟兒女可以依靠吧?
但是因為節儉慣了...都節儉3~40年了,
所以每次要花錢,那種內建的省錢模式就會啟動。
換句話說,省錢帶來的快樂,遠大於他們花錢能獲得的滿足,
所以年輕人會很納悶:「有錢為何不花?」
樓主的父母問題是沒有培養出一個一輩子的興趣,
因此退休後,反而不知所措。
這些退休老人,如果有零工可做,都高興的不得了,
對他們而言,跟天外飛來橫財一樣,
但是如果叫他們要長期去做工,
他們會覺得自己很可憐,
「吃這麼多歲了,還要過這麼累」
建議樓主,與其要幫父母沒事找事做,
不如帶他們多接觸人群,參加一些老人會之類的。
道理很簡單,不是只有你父母退休,
也不是只有你們家老人65歲,
老人會遇到的情況,每個家庭都會遇到,
也早就有很多解決辦法了。
其他樓主擔憂的部分,說真的有些多慮了!
進入老年化社會後,長青族的需求跟市場會越來越蓬勃。
其實就像我們也應該好好規劃退休生活。
sometime0924 wrote:
有考慮買法拍屋出租 讓父母管理收租(但父母住的地方非常鄉下 我怕租不出去 或房客耍賴風險)
有考慮買農地讓父母耕種 自給自足(現在父母住處附近農地超級貴 貴上我準備的現金四倍 是否要貸款去買 還在考慮)...(恕刪)
看你是個孝女又真誠,花點時間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你的見解不算通順,除了網友給的意見看看外,建議你凡事一定要找一個在社會上算成功且修養好的前輩或長輩商量。網友意見五花八門,怕你只挑自己想聽的看。
你的見解不算通順,如:
1. 你說父母住的地方非常鄉下,又說住處附近農地超級貴,一分地要600萬?明顯衝突。
2. 早餐難道不能沖五穀粉喝再吃三明治嗎?為何只能吃一樣?更何況一個是喝的,一個是吃的?
3. 農地耕種為何不能租?全台灣有多少人在租農地使用,就你家不行?
還有很多,不一一條列了,就針對你的務農和買農地的困擾給你建議,我家是務農的,現在父母也是65,也還在務農,約10幾分地,如其他網友說的,「務農」是一個火坑,水,肥料,苗,工具,架設設備都是要錢的,這些錢拿去買來吃都夠了;若是要賣農產品賺錢的話,只種一分地,不夠經濟規模,還需先確定如何賣出去。再來是無閒錢切勿買農地,無償農地找找一定有,每塊空地都去問問,肯定有人願意讓你免費種菜,若你願意收成時分一半給人家的話;另外還有公有閒地也可以種,路邊,公園邊,河流水溝邊,都是可以拿來種菜。再不行還有一招,你也不用問你父母願不願意,自己去租塊農地,就說你自己要務農,或種菜自己吃減少生活支出;你父母看到就會主動來幫忙種,若沒來種,就是你自己認知錯誤,他們根本不想要務農。或者你還可以當老闆,付錢給你父母來幫忙照顧菜園。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