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大陸的今年景氣似乎蠻糟的


zoyias wrote:
可以請問一下大大,我查了一下

國民儲蓄由三樣組成,
個人儲蓄
商業儲蓄
政府儲蓄...(恕刪)



您所謂的個人儲蓄指的是住戶存款(2016年大陸住戶存款餘額59.7兆人民幣 , 較2015年成
長9.5%)嗎 ?

這部分可能要在各國央行資料庫查詢喔 ~~







piwu0536 wrote:
中國奢華務虛 ? ...(恕刪)

個人儲蓄率跟奢不奢華有沒有浪費有什麼相關,中國都公款吃喝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們中國現況,政府帶頭作莊狂發鈔,底下官員吃香,與黨有關財團喝辣,其於老百姓分點肉渣殘羹,不就你們中國現狀嗎?

piwu0536 wrote:
中國人口13.84億 , 不過台灣的58倍 ~
...(恕刪)


全球有60億人口,是中國好幾倍

所以全球景氣呢???

嘿嘿嘿
直接引用網路: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18000082-260202

新聞分析-家庭儲蓄?國民儲蓄?傻傻分不清
2014年08月18日 04:10

過去經常聽到台灣儲蓄率年年升逾30%,如今又說台灣儲蓄率連年降至20%,儲蓄這項統計,相信一定讓許多人愈看愈糊塗,有必要解釋一下。

談起儲蓄,每個人感受都不一樣,多數人會領會成儲金簿上的數字,但從國民所得統計觀點來看,這樣的領會可能有三個誤解。

第一、誤認為儲蓄是存量:儲金簿上的數字是歷年累積存款,是資產存量的概念,而國民所得所談的儲蓄是當年收入減掉消費之後的賸餘,是流量的概念,易言之,今年負儲蓄並不代表儲金簿上已沒錢。

第二、誤認為儲蓄是貨幣:貨幣確實是人們最常見的儲蓄型態,但轉化成股票、債券、基金或房地產的型態,也同樣是儲蓄。

第三、誤認為儲蓄只存在家庭部門:家庭確實是提供儲蓄最主要來源,但除家庭部門有儲蓄,政府經常帳的賸餘,企業營業盈餘也都是儲蓄,這三者合計稱為國民儲蓄。

我們經常聽到台灣的儲蓄率高達30%,超額儲蓄年年逾兆元,這講的是「國民儲蓄」如今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又說我國儲蓄率一路下滑至20%,這講的是「家庭儲蓄」;若不加以明辨,可能會被這兩個儲蓄率弄得暈頭轉向。

那麼,何以這兩個儲蓄率會出現不同走勢?因這些年家庭儲蓄下滑之際,企業儲蓄大幅成長,因而使得國民儲蓄率仍能挺升至30%。以往家庭儲蓄占國民儲蓄比重總在六、七成,為企業儲蓄所望塵莫及,惟自99年起企業儲蓄快速升高,至今已連三年逾兆元,與家庭儲蓄規模,幾已平分秋色。

========================

就我看到這篇,台灣家庭儲蓄率沒這麼高,是被企業儲蓄拉高
看您引用的網頁說明應該是包含個人+企業+政府儲蓄(consists of personal saving, plus business saving, plus government saving)

所以想說有沒有除去了企業儲蓄和政府儲蓄的資料



zoyias wrote:
直接引用網路:http...(恕刪)



根據中央銀行的資料 , 截至2016年底 , 全台灣的存款餘額是31.73兆台幣 ~~

其中個人儲戶儲蓄餘額是19.96兆台幣 ~



http://www.cbc.gov.tw/public/data/EBOOKXLS/079_EI77_A4L.pdf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