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概沒有什麼國家全面、沒有任何限制地對另一個國家開放勞動進入的;既使同屬中國的香港,對中國勞工進入香港還是有許多限制的。
(2)既使是同屬於一個國家,勞動的流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以美國而言(不舉中國是因為該國存在著妨礙人口流動的戶口制度),東西南北的勞動價格還是有著不少的差異。一般來說,高階人力比低階人力容易流動,因為流動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而高階人力自有資源原本就高,而雇用者也因為需求的關係,往往願意負擔部分(或全部)的流動成本(房屋、子女教育)等。
(3)在多國競爭的情境下,選擇有限,不是出口工作(資方到中國設廠),就是進口勞工。而出口工作往往牽動的不只是一個人失去工作而已,還有原本服務這個就業人口的其他人(理髮師、餐飲工作者、銀行行員等)。一定的限制是有必要的,但是完全限制只會讓限制較少的其他國家得利,而如果本國與這個第三國在海外市場上有競爭關係的話,會面對成本上的競爭。
中國高階人才要價並不低於台灣,但是productivity卻不見得一樣高。中國低階勞動進入台灣,如果尋合法管道進入的話,還是要面對台灣的生活物價水準,除非本國勞動管理當局坐視這些客工的基本勞動人權,或刻意壓低其勞動定價能力,不然和本地工資的差距會相當有限。
最後,有聽說要開放中資來台,好像沒有聽說要開放中勞來台;而就算開放部分中勞來台,主要和他們競爭的也是其他外勞,再來才是本地勞工。如果中勞進的是新設立的工廠,那在他們之上還會出現管理人員,對本國經濟來說,應該是有增加就業的效果。
另外,現在台商在中國,尤其是在廣東一帶,紛紛遇到缺工的問題,也就是陸勞跑到廣東進入台商工廠的意願已經越來越低了,要他們渡海來台,恐怕要給他們更高的誘因。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