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2634> 國機國造概念股,漢翔,適合長期存股嗎?

parus wrote:
http://irconference...錄音檔,可以聽聽42:40以後開始的提問
會對整個產業環境比較有認識
最後一個問題有提到3D列印技術的未來衝擊...(恕刪)


董事長曾經是戰鬥機飛行員.
公司治理盡量透明化.
配息率未來不變.
會繼續投入3D列印的研究.

經濟部持股35.18%, 籌碼穩定.
外資持股 5.58%. 持股不多, 不易興風作亂

個人的看法還是沒變.
適合長期投資的好公司.
現任的董事長給投資人的印象很不錯,希望是能多留任幾年
其實台灣在航太產業的投入還可以更多
土耳其最近宣布成立太空部,要往太空發展
相對之下台灣目前看來只是初步有形成產業

今天是逆勢上漲,可見法人對法說內容還挺買單的
除非接下來股市大崩,市場因素就沒辦法
不然最低的27.8應該是不會破

能抱個5年的話,現在應該是低點
基本面來說
1. 產業環境不管是軍機還是民航都是向上趨勢
2. 經營團隊很有企圖心
3. 股權穩定,大股東(經濟部)利益跟小股民大致上是重疊的(等收息)

隱憂的話主要在於官派的董事長任期沒有保障,可能會忽然重組經營團隊
以及政策上只把漢翔放在製造,對研發沒有支持(把這塊給中科院了)

如果漢翔與中科院的任務有成功
接下來5年應該會看到航太產業出現不少新兵
希望能有航太股大爆發的一日阿

台股大盤 2019 開盤日, 量縮大跌.
漢翔 2019 開盤日, 出量續漲.

習近平 2019 開盤日, 持續放狠話威脅.
中國上證 2019 開盤日, 持續下跌
今天算是攤牌了
對面的股民是解讀做:習包子要打台灣牌來堅持左傾路線了
所以一講話阿六國兩個股市直接溜滑梯

外資最近雖然回補但對漢翔的持股已經降到5.64%
應該是會加碼,但是這種政治上的攤牌,也有可能讓外資撤出台股

接下來觀察看看台灣官方會不會限縮資金進大陸吧
過去20幾年的流行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大概走不下去了
已經過去投資的不知道能不能拿的回來

其實公準也是軍工概念股,他跟中科院合資成立子公司,很神祕查不到細節
parus wrote:
今天算是攤牌了
對面的股民是解讀做:習包子要打台灣牌來堅持左傾路線了
所以一講話阿六國兩個股市直接溜滑梯
...其實公準也是軍工概念股,他跟中科院合資成立子公司,很神祕查不到細節


哈哈!

公準超級神秘的. 連子公司的名字都找不到.
中科院已在十一月底與民間業者「合資」成立公司,跨出歷史性的第一步

106/11/22公準精密:公告本公司對外簽訂合資協議書完成

公準在興櫃時曾經被炒到 120元.
興櫃妖股 3178公準

在鉅亨網台股討論區, 有些巷子內的人, 居然知道公準賣給中科院的標案項目, 不知是否算洩密!?

很好奇. 公準在中國有子公司. 但又供應中科院極重要的零件. 不矛盾嗎?
認賠公準 Orz
因為美股看來不太妙,降低持股部位
不過今天很明顯有人在接,成交量太少,價格波動很大

中科院合資應該會考慮夥伴的背景,跟公準從技轉到合資前後有4-5年合作了吧

年底的新聞在說F-16V太貴要130億鎂
去查了一下舊新聞,賣斯洛伐克14架要29億
看來新機成本差不多就是這價錢,要低也有限

不過從整體角度看來,這時候補一大隊新造的F16似乎比較好
(跟租用其他型號舊機相比)
台灣全部戰機都集中在90年代建造,到時候會一起到使用年限
差30年先買一大隊,可以降低以後需更換時的財政壓力


parus wrote:
認賠公準 Orz因...年底的新聞在說F-16V太貴要130億鎂...(恕刪)


很感慨!!!
某些人執政或國會多數時, 就會大砍軍費, 完全不顧國家安全.

美股最近大開殺戒.
台股今天主要是外資大砍台積電, 大盤指數自然也就大跌了.
台積電 7 奈米制霸, 長線應是非常好的公司.
可惜外資持股太多, 興風作亂.

還好漢翔官股比例夠高, 外資持股比例少.


老阿公 wrote:
很感慨!!!
某些人...(恕刪)


台積電 鴻海 大立光 日月光 可成
都算是蘋果概念
蘋果不行的意思,又代表1.手機行業不行了 2.中國經濟不行了

台股跟著蘋果大跌是很正常的事,阿六國今天漲是因為他們認為美股跌,美國會比較願意跟中國達成貿易協議
加上又傳出下周中美要開會協商

我倒是不覺得換人會砍國防預算
相反的要談判更需要有軍事實力
你看金三胖先丟出幾顆飛彈之後才肯跟川普談
習包子這次敢講話這麼強勢,主要是解放軍武器更新了
(另個角度看是他花了那麼多錢在軍費上,講話不強勢會被反彈)

相比去年初,局勢沒有改變,反而是更是明確了
老共高層看來想稍微縮一些,進入半閉關自守狀態
美國強硬派則是抱著中國要就融入世界規則,要不就自己玩的態度
看來會默許中國退縮

軍工供應鏈的成形應該是會加速而不是減緩

漢翔 107年12月營收30.34億

看起來第四季 EPS 應該會相當不錯!!!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208000954-260202

原來2018的資誠航太競爭力報告中,台灣排名大幅度落後是因為多了電價這因素
之前本想研究一下原因在哪,後來就懶了 XD
沒想到工商時報有記者認真查了

回頭看看2017跟2018的兩份報告評分標準
確實2017沒有電價這項


2018從原本6項減為5項,電價佔比從0上調到30%,勞動成本從9%上調到12%,勞動生產力從22%上調到40%。
Capex變動趨勢從17%降低到6%,Opex對銷售佔比從17%降到12%。
原本佔17%的Opex變動趨勢直接刪除。

看到這裡覺得有趣的是,根據台電的說法台灣工業用電是全球偏低(第六名)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cchk=1b3221ee-37c3-4811-9d4d-a1bb215f33c8&cid=351&mid=213
而PwC從BMI research的報告中得到的數字卻是排第210,照說這裡是美元計價,應該是更便宜才對。不過BMI的report是要錢的,而且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從哪份report出來的,就算了....(台電則是宣稱資料來自EIA)

還有一個原因是我看到香港在兩年的評比都很高,但....
香港根本沒有航空製造,大概香港也不會往這方向發展,或說也沒有投資航太製造的可能(想想那個地價跟高樓)
簡單說,我不曉得這份評比的實用價值有多高 =.=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