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大陸的大躍進2.0版正在進行中嗎?

风雨大至 wrote:
请你注意中国派遣所谓...(恕刪)

哥⋯你又舉官方資料了⋯

您不妨查下1950年6月25日攻打漢城主力中156 、164 、166
這三師的部隊番號。
http://plus.ly/poplim
poplim wrote:
回幾位,其實國內還...(恕刪)

嗯,30度不出操就是對的。
起碼決戰國門之外,不是丟了東北不抵抗。

朝鮮戰爭打出中國人的脊樑
至今保留籌碼及無法統一的朝鮮半島,這對周邊都有利。

typetin wrote:
韓戰是北朝鮮在1950...(恕刪)

聯合國,呵呵
對大國來說,聯合國決議擦屁股都閑硬
當初挑數十國聯合國軍,今天還不是常任理事國

對岸的中國人看一下,其實台灣稱26(阿陸=中國人)和老外(外國人)這種稱法,大致上是中性的說法,沒有特別的負面或正面的意思,可是426實在是不太好聽,好比我聽到老外說自己是洋鬼子,會覺得有些怪怪的。你們是不用自己開自己這個玩笑的,就算要自嘲,說26就行了。

毛澤東和蔣中正對我而言,評價差不多,都是過大於功的人物,這兩個人如果都早點死,對中國人和台灣人都是利大於弊,可惜事實不是

然後,請某些中國人不要對我提你們是中國人反應太大,以為我要搞台獨,就要怎麼樣(坦白說台獨也沒什麼,三十年前國民黨還在搞反攻大陸哩!)。其實獨也好、統也好、維持現狀也好(在我的立場來看都可以談,只是看哪個模式比較吸引台灣人),大家都麼是地球人,好好和平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比較重要,自己的經濟與未來只能指望自己去經營,政府實在是很不可靠的。

史老頭可沒向中國逼債,自己愛面子,加上爭當什麼共產國際的主

什麼大躍進,十年趕英超美的運動,國內人民吃不上飯都開始人吃

人了,不但不管,還大把大把的無償對外輸出糧食⋯

64年造出的原子彈,是用無數餓死的冤魂填成的。

cisco966266 wrote:
嗯,30度不出操就是...(恕刪)

相信現在所有朝鮮人民都相當感謝天朝。
GMD一直以來課本所要灌輸給你的觀念,看來已經深深印入你的腦海了.

1949年國民黨投降過去的軍隊怎樣,看看柏楊的描述吧(24. 瀋陽 轉載,歡迎證實或證偽),看到你現在這樣的執著,我想起了文中的李尊賢調查員: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日,上午,我貿貿然去北大營第三軍官訓練班,探聽能不能領到薪俸,發現北大營全然一空,官兵們已全部撤退到瀋陽市區。息縣那次被隔絕在城外的鏡頭,重現眼前,我大為恐慌,急行折返瀋陽,發現街上有一種不同的氣氛。回到大東日報社時,廚夫告訴我說,解放軍已經進入市區,住在炮子墳(炮子墳距大東日報社只有二十分鐘路程)。這時候,我才看到當天出版的《新報》,四十五年後,仍記得它的頭條標題:「瀋陽城外,共匪不多」。

  我沒有心情看內容,只感覺到這樣的標題,令人啼笑皆非。傍晚時候,街上已經沒有行人,我、徐天祥、孫建章、廖衡,擠在樓上小房間里,面面相對,說不出一句話。一生的努力,一夕之間,又化成雲煙。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完全不了解的新世界,我是一個失敗者,而我今年已二十八歲了,我們四個人惟一的財產,只剩下那位將軍支援我們的二三十袋麵粉,又能坐吃幾天?

  第二天上午,解放軍大批進城,車隊也魚貫而入,穿著灰色棉軍服的男女青年,坐在卡車上擠成一團。解放軍中有些女孩子(使我想到「青干班」時一些女同學)還打開胸前的紐扣,讓懷抱中的嬰兒吃奶。震天的歌聲和笑聲,一輛一輛的軍車在大東日報社前面賓士而過。我不知所措地面對著他們的歡樂,這幅畫面,深刻地印在腦海。

  事實明顯,我們即使想苟延殘喘地留在瀋陽,也不可能。於是,決定放棄一切(其實這時已沒有「一切」了,只剩下兩肩一口),逃亡北平。

  我、徐天祥和孫建章三個人這次逃亡,有一個特別的方式,那就是脫下平民便裝,穿上臨時買來的國民黨軍軍服,惟一不同的是,把軍帽上的青天白日徽拿掉。前一天晚上,我們聚集到遼東文法學院辦公室,第二天凌晨,就以國民黨軍打扮,走向瀋陽火車站,想買一段南下的車票,能買到哪裡就買到哪裡。我們所以改穿軍服,因為那正是共產黨所實行的寬大政策和既往不咎、統戰心戰的巔峰。凡是國民黨軍,只要手中不拿武器,都可以大大方方地「還鄉生產」。四十年後,我和孫建章在台北被調查局逮捕,一個叫李尊賢的調查員問口供問到這裡時,把筆憤然地投在桌子上,發出陣陣冷笑,大聲叱罵說:

  「你們竟然能穿國軍的衣服走出匪區?這就夠了,你們證實你們自己是匪諜。」

  當時除了這套軍服外,每人還拿了一張通行路條。至於這三張路條是哪裡來的,已無法記憶,好像一張是孫建章用肥皂刻了一個圖章,另兩張是解放軍發的貨真價實的通行證,我們從別人的手中買來,用墨水改造的。

  走到瀋陽車站后,暗暗吃驚,偌大的車站,平常一向人山人海,喧鬧沸騰,這時竟然靜悄悄的,鴉雀無聲,變成一個古老的廢墟。其實,並不是沒有人,仍然有很多人,而且人山人海,全是平常凶暴得不可一世的國民黨軍官兵,現在卻那麼有秩序地魚貫排列在各個售票窗口,有的甚至排到車站外的廣場上。吃驚的是,沒有一個人吵鬧和大聲講話,也沒有一個人插隊,好像一夕之間,都成了第一流國民。

  抗戰末期,政治腐敗到極點。軍事是政治的延長,軍風軍紀也完全蕩然,國民黨軍和土匪海盜,沒有分別,不要說從來不排隊,甚至從來不買票。一旦巢穴傾複,只好排隊買票,而且還排得這麼規矩,只不過失去靠山。

  售票窗口打開,才發現南下的火車只能買到皇姑屯,而皇姑屯距瀋陽只有一站。我們到了皇姑屯,安靜地出站,站外擠滿了農家用的馬車,這正是鄉下人農閑賺外快的時候。我們雇了其中的一輛,南下山海關。這是一趟奇異經驗的旅途,入夜之後,馬路兩旁湧出大批全副武裝的人民解放軍,緊夾著馬車進發。這批解放軍是林彪的第四野戰軍,南下攻擊北平,人民解放軍軍風的嚴明,使我們咋舌。在黑暗中,那些徹底執行軍令的戰士,常常高聲發問:

  「你們是哪個部隊的?怎麼有車可坐?」

  我總是回答:

  「我們是國軍。」

  當對方一時聽不懂,或弄不清楚什麼是「國軍」ˇ時,我就作一個總結說:

  「我們是蔣匪!」

  那些純樸的戰士們就一言不發,從沒有一個人刁難。馬車夫有時還叱喝他們:「讓路,讓路!」

  他們每次也都踉踉蹌蹌地讓路。見慣了國民政府軍隊的凶惡,我從內心對解放軍生出敬意,這豈不是古書上所說的: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

  解放軍的行動跟傳統的行軍方式,恰好相反。他們于夜間上路,天亮時進入村落,分住民家。早飯後,門口從來不站崗哨,一個村落里,雖然駐紮了大軍,但是外表一點也看不出來。他們的崗哨都站在屋頂上,居高臨下,一覽無遺。除了解放軍,還有成群結隊,沒有錢雇車的國民黨軍殘兵敗將,他們帶著乾糧,低著頭,有時混在第四野戰軍的行列中,一步一步南下,跟解放軍的方向雖然一樣,卻擁有兩樣心情。



cisco966266 wrote:
你不能拿著當今國際...(恕刪)
一壺濁酒 wrote:
中國何時發動了韓戰...(恕刪)


朝鮮戰爭爆發前中國就是知道,而且是默認贊成的
  1949年,金日成奔走于莫斯科和北京之間要求合夥發動「解放」韓國的戰爭。在金日成的殷切要求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朝鮮族的三個精銳師在1949和1950年初調入朝鮮,編入朝鮮人民軍,供金日成調遣。這三個師原來歸四野林彪統率,他們曾身經百戰。在這種情況下,金日成放膽在1950年6月25日,有計劃、有準備地發動了入侵韓國的戰爭,因為有備而來,一鼓作氣三天之內就攻下韓國首都漢城。

如果僅僅是幫助朝鮮,
1950年冬天,志願軍已經打到朝鮮的三八線,彭德懷主張暫時不過三八線,因為軍隊損失已經很嚴重,而毛否定了彭德懷的意見。結果是:倉促發動的第四次戰役,並沒有取得預想的結果。相反,美軍抓住志願軍不具備一周以上連續作戰能力的弱點,大舉反擊,使志願軍遭到入朝作戰以來的第一次挫折。不僅損失了5萬多人,放棄了剛剛佔領不久的仁川和漢城,而且全線被迫後退了100多公里,又撤回到了三八線以北。

就算國家宣傳所說的中國東北將直接面對美國,美軍威脅到了中國的利益不假,但是僅僅是威脅你的利益,你就敢和當時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發動戰爭嗎?而且但是根據美蘇的雅爾塔密議,中國東北是蘇聯的勢力範圍,美國敢輕易染指嗎?作為當時世界上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兩大國家美蘇,是斷然不敢正面發生衝突的。

為什麼中國打這場仗,
在討論出兵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多數人不同意立即派兵進入朝鮮,林彪,粟裕托病拒絕出兵朝鮮,彭德懷也不願意。因為師出無名,毛給軍隊起名字志願軍,彭德懷當場就嗆他,什麼志願軍,我就不是志願的!」。這也為它自己在文革中受到批鬥埋下另一禍筆。
毛自己是戰爭瘋子,跪舔他主人斯大林。毛後來不止一次談到過:「斯大林是什麼時候對我們比較放心了呢?那是在我們派志願軍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之後。我們軍隊過江一打,他放心了,覺得我們不是半個鐵托,是國際主義者,是真正的共產黨了。

這次中國出兵,斯大林給了中國強大的壓力和豐厚的承諾,蘇聯承諾給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提供較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彈藥,提供給中國重工業機床,幫助中國全方位建設工業,甚至涉及到幫助中國製造原子彈。條件就是:不惜一切帶價,爭取把美國趕出朝鮮半島。如果僅僅依舊中國的意思,打到三八線就會停戰了,中國的目的只是保朝鮮,而當蘇聯發現戰爭進程並不像當初設想的一樣的時候,就改變了策略,希望借此機會把美國的勢力範圍逐出朝鮮半島,完全不夠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死活。蘇聯明確提出必要的時候將對中國提供核庇護,這給中國吃了極大一顆定心丸,美國再蠻橫,也斷然不敢挑起與蘇聯的核大戰的。

中國參戰後,美國駐聯合國代表緊急向安理會提交了動議案,以13:1(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的情況下動議得到通過。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利克本可以行使否決權,否定這一決議。但是斯大林指示他「缺席不要去」,讓決議通過。實際上斯大林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盤,故意讓聯合國決議通過,好讓毛與金日成去拚死拖牢美國,他可以坐山觀虎斗,並騰出手來解決西歐問題。

戰爭是否取得勝利要看戰爭是否達到預期目的。
  
金日成:小輸家。
  策動這場戰爭的目的,十分明顯是要在韓國建立統治,或者用他的話來說是「解放」韓國,是要用武力統一朝鮮半島。而結果呢?花三年時間,朝鮮死亡無數人,最後的結果又回到了三八線,韓國還是在李承晚的領導之下。但是由此拉住了中國這個大金主,金氏王朝得以延續下去(現已三代)。

中國:輸家,也是贏家。
  輸是因為聯合國通過決議譴責中國是侵略者,中國在全世界受到孤立,在那以後美國有理由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中國也失掉了「解放」台灣的機會。中國志願軍被俘人員是2.08萬,是美英兩國戰俘的4倍還多。在戰俘遺返時,中國戰俘有1.6萬人不願返回中國,(占被俘總數的三分之二)。唯一的收穫是落下了敢與美帝叫板的名聲(當然這也只是針對中國老百姓宣傳的),還有欠蘇聯的巨額軍火債務,死要面子活受罪。且現有解密文件已表明,美國從從來沒有進攻中國本土的計劃,「保家衛國」純屬胡扯。當然,在中國默許下,金日成在中朝邊境來迴流竄也引起了美國的警覺和報復。贏是從現如今的角度看,感謝美國飛行員,讓中國免受朝鮮之苦。

美國人:輸家。
  捍衛了韓國的主權,但也沒有推翻金日成政權,損兵折將,花錢無數,又回到戰爭爆發前狀態。

蘇聯人:贏家
  把中朝頂到第一線去硬拼,它躲在後面看,不僅沒吃虧,相反還賣了不少武器。直到60年代,中國還在勒緊褲腰帶(都快勒成麻花了)償還蘇聯的軍火錢。

日本,台灣,韓國:贏家。
  戰後美國高度重視與日本建立同盟關係,日本佔了大便宜。在戰爭中接了美國不少定單,建立了經濟崛起的基礎。韓國雖然受到戰爭之苦,戰後在美國支持之下經濟也迅速崛起,台灣贏面的地方就不逼多說了。

把著夏裝的部隊送到零下30度的朝鮮這件事⋯俺還真看不出這跟王辰戰爭、甲午戰爭哪裡相同了?

看不出哪裡相同,只能說明你語死早啊. "白馬非馬",呵呵.
你是站在你們台灣立場上認為毛沒答應美國是歷史上唯一貢獻,
站在我們這邊立場,我認為他派他兒子去朝鮮戰場上鍍金才是對我們唯一貢獻!
-----------------------
哇~ 深謀遠慮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